Wednesday, 3 November 2004

Movie-- EXORCIST--THE BIGINNING

Exorcist-- someone who gets rid of evil spirits for other people; 驅魔人之意。



大法師前傳電影。個人對於這樣的電影其實都沒什麼信心,應朋友邀約就一起去看了。

看[大法師]是四年前大一的時候,那時候老片重新上映,去了戲院看了一次。

我對這部電影本來就沒特別偏好,所以對於劇情、人物並沒有特別留心記憶,這次看了前傳稍稍回憶一些。



我不想討論本片恐怖的元素,基本上恐怖片的驚嚇程度實在是見仁見智,有的人覺得驚悚的地方,另外一個人可能覺得無趣。

我想說說在這部片中我看到了,也許,比單看恐怖片的角度要多一些。



本片敘述Father Merrin在二次大戰之間,目睹人性屠殺(納粹政權下的猶太人迫害)和神的無力與(Father Merrin被迫參與獵殺遊戲),

而對神失去信心,因此放棄了神父的身分與信仰,相信科學。於是片頭開始,飾演Father Merrin的男主角以archaeologist(考古學家)

角色出現,不願提起自己曾是神職人員。

詳細的劇情大綱請參照以下連結: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4/ExorcistTheBeginning/ExorcistTheBeginning.html



整部電影最讓我敏感的部份就是對女性的妖魔化。

片中刻意凸顯美豔女主角在炎熱的肯亞穿著低胸的絲質衣裙,在悶熱的房間面對著Father Merrin主動請他喝酒。

對神失去信心的Father Merrin,在接受這杯酒的意義,如同接受evil(邪惡力量)的誘惑一般。鏡頭對觀眾強加女主角胸口的汗水,

以及半露的酥胸,此外還有女主角淋浴裹著浴巾在家裡走動。鏡頭暴露在觀眾眼前的是對女體的強化。而當女主角受困在家中看似被

惡魔給制住時,鏡頭接續的是在Father Merrin的房間內,女主角一改之前陽剛的、有勇、堅毅的個性,轉為楚楚可憐的乞求狀。

當Father Merrin表露出對女醫生的愛慕之情時,他想要親吻女醫生卻有所猶豫,此時猶豫的心情可被解讀為出自於對於神的景景仰與敬畏,

於是反而是醫生主動引導Father Merrin親吻她。不過這段看似為恐怖片中唯一爛漫氛圍還是被戳破,美豔動人的女主角其實是evil的化身,

即使黑人小孩也曾被惡魔附身,但終究因為小孩的純潔無辜而不被惡魔所眷顧。反倒是女性的驅體、角色都是使神的使者迷失與墮落的。

如果本片是Father Merrin年輕時面臨的信仰危機與對抗邪惡力量的前傳故事,那女主角或是女性則是黑暗、靈異邪惡的象徵。

這位神的使者在片中無時無刻不被尊崇景仰著。他以God-like的形象出現,尤其是在回憶納粹軍官殺人的殘缺記憶中,

Father Merrin最後是以手指著人群、控制著下一個生或死的人。在最後,當文明與野蠻的殺戮、邪與正的對抗結束後,

僅只有Father Merrin與黑人小孩存活。似乎當他們在通到中,並肩走向出口,神父教導小孩念聖經就可以窺探出承襲的意義。

於是大環境的信仰是父權的,也是世襲的。女性的角色終究還是被排除在外,即使最後驅魔成功,女主角還是免不了一死。

男性無法跟女性結合,因為他代表的神,是崇高、也是聖潔的。

Father Merrin最後也沒選擇科學,放棄了考古學家也繼續追隨上帝。



典型的邪不勝正,正方永遠是神祉,負方是不被理解的被排除在外的鬼怪。

男、女、兩性也在這粗略的二分法中,犧牲掉了。







6 comments:

  1. 有論者指出,《大法師》電影中,小女孩被附身的情景,其實是成人世界對於幼童

    性啟蒙的懼怕,尤其是青少年女性對於性啟蒙的憂慮。從身體政治(Body

    Politics)看來,《大法師》中對於女性身體的描寫,其實還是相當古典的,成之

    為grotesque body的描寫方式。例如小女孩在眾人面前不能自制地尿尿,或是在

    身體方面不停地嘔吐、變形以及穿透(penetration),在在都是使用中古時期乃

    至於文藝復興的身體觀。稱其為「妖魔化」真是不錯的。

    ReplyDelete
  2. mojojojo是不喜歡把性別意識拍進去,或是觀眾可以以性別角度來看得

    恐怖片... 因為我總覺得,恐懼這種東西的形成,遠早於社會建構的性

    別之前吧?!在這裡我不想把性別造成的恐懼加進來,因為恐懼在人心裡

    一定有一個先驗的存在。^ ^ 可以被分析的恐懼,真的

    有那麼恐怖嗎?哈哈∼



    只要跟神(西方)有關的,怎麼逃的出一個中心的體系呢?也很難

    走出2元善惡的概念。很多的存在都是為了另一個相對而'合理'地

    需要存在,或者被去除在中心外。以西方驅魔為主的電影,

    傳統上,還是以神為參考點而運行的...



    (就連我最喜歡的鬼店,也是存在家庭暴力的母題啊,唉∼)

    ReplyDelete
  3. 女性的妖魔化

    好像長期以來都是父權批判的主題

    從小到大

    我們所看的故事、電影和小說的情節

    巫婆、女妖、繼母

    或甚至是莎翁筆下的Lady Macbeth

    批判的都是女性的執著

    女人不應該有性慾、好奇心、嫉妒心、追求權力的慾望及etc.

    一旦跟這些東西扯上關係

    女性角色就會被妖魔化

    白雪公主的邪惡後母就是最好的例子-->巫婆化

    換個角度來看看

    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也有魄力與勇氣來實踐自己的想望

    反觀白雪公主

    標準的無知、柔弱、甚至於是愚蠢

    他完全沒想過自己想要什麼

    也沒思考過未來該如何走

    但這樣的形象卻是父權社會所讚揚的

    女性的自覺與行動力卻遭到否定



    女性的形象受到嚴苛的限制

    施予跟加深這些限制的

    有很多是女人本身

    雖然現在的社會講求男女平等

    但這種男尊女卑的概念

    早已藉由童話、文學、電影等媒介

    深植於我們的心中

    ReplyDelete
  4. 我怎麼覺得現在的'妖女'有種獨特的魅力= =

    如果是Lady MacBeth或Juliet讓我選,寧可嫁給Lady Macbeth...哈哈

    ReplyDelete
  5. ㄟ...

    是娶吧∼∼

    ReplyDelete
  6. 電影我沒看過

    不過我想看了財團你的文字

    比看電影有效率多了..哈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