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October 2005

Blog也是有冬天的



London進入了冬令時間,現在和台灣的時差有八小時整。

開趴替玩樂過頭的我,完全忘了這回事,一直到隔天醒來

才知道得把家裡的鐘錶往後撥一個小時,

這樣的心情其實不很好,有種被迫進入冬天的黑暗期的無奈感。

BBC的網頁說,從進入冬令時節的那刻起,太陽照在英國的時間

將晚兩分鐘出現,早兩分鐘離開。也就是說,我們每天照到陽光的

日子將比前一天少四分鐘。這的確是一種恐怖的感覺,好像在倒數

即將結束的生命一般。



去年的這個時候,曼城可是放肆的下著雨,悶在家裡的人跟心情

都發霉了。今天老天很不賞臉的也下起了雨。

望著窗外的棉棉細雨,我暗自罵著"bugger."



絕對不能這麼輕易的就被悶死在家,

就算下著雨,就算陽光不來,我也要開心的活著!

所以就先來幫Blog換個新衣,

既然進入冬天就一定要有奢華的感覺。

希望大家也會喜歡,

請大家要按時收看拉~



外面的小孩又在尖叫,看來halloween是沒完沒了了。

我看 Diane Arbus <Revelations>




A young man in curlers at home on West 20th Street, N.Y.C. 1966 Copyright © 1971 The Estate of Diane Arbus, LLC








A photograph is a secret about a secret.

The more it tells you the less you know.



Diane Arbus,生於1923年,紐約。窮及一生她都以攝影創作為志。

她的作品裡面充滿對人生的熱情。極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紐約市所拍下的。

Arbus在紐約的街道上、城市中、拍下人們的生活。有些是名流、有的只是

路人、有些是參加天體營的伴侶、中產階級的家庭、馬戲團的表演者等等,

在這些不同的角色的人像中,所展現的是表象簡單的人生,背後卻蘊藏著

深厚的生命張力。



V&A在這次的特展中除了展出Arbus各個時期的主要作品之外,還

展出她的手稿、筆記與書信、藏書等等。Arbus喜愛在個人的記事本中記載

生活中大小之事。大部分被她拍攝過的人的資料也常記載在記事本中,並且

和Arbus保持聯繫。閱讀她與親人、老師的書信,可以窺探出Arbus本身對於

生活中的小細節十分重視,她的觀察入微、心思細密、對於人與人之間所使用

的文字、話語非常敏感。從她寫給女兒Amy的家書中即可看出。在信件中,她說

她到一間老人院拜訪,照顧很多失智的老人。有的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心智

能停留在12歲,她們就像小孩子一樣純真可愛。有的老人卻像遺失說話的能力,

見到她只是不停的問她是誰,再過幾分鐘又再問同樣的問題,不停的重複。



這段在老人院的拜訪的相片雖然沒有展出,Arbus卻有一系列'untitle'的

作品就是拍攝一群智能不足的人的生活。在這些相片裡面,隔開了相片中

人活的世界與現實的外在世界。他們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中,透過Arbus的

鏡頭,觀看者似乎可以用另一種全新的角度、視野來看這些人們。



如同本文前所引述Arbus對攝影的看法,在她的作品中處處可見Arbus

忠實的實踐她對於攝影的抱負與理想。除了跟三位老師學習攝影之外,在

Esquire, Harper's Bazaar, the Sunday Times Magazine都可以看到

她的作品與發表的論文。Arbus的確算是個多產的攝影家,雖然有些作品在

她去世之後才慢慢收集發表,不過她對於人的敏銳觀察與冷靜、沈穩不誇

大的眼光,的確帶給之後的攝影家、閱讀她作品的人們很大的影響。



Arbus在V&A的展出將到明年一月15號結束。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前往

參觀。特別要註明一點,會場所展示的相片都是原作,都是Arbus自己洗

出來的相片,非常值得前去觀賞。





我看 Jeff Wall Photographs 1978-2004



Odradek, Táboritská 8, Prague, 18 July 1994 1994
Transparency in lightbox 2290 x 2890 mm
Museum für Moderne Kunst, Frankfurt am Main. Acquired with funds of the Stadt Frankfurt am Main, the Hessischen Kulturstiftung and a donation by Dr. Karl-Heinz Heuer, Frankfurt am Main
Cinematographic photograph
© The artist






Jeff Wall,當代加拿大籍攝影師。生於1946年,溫哥華人。其後也居住在溫哥

華並從事攝影創作的工作。Wall原本立志當一名畫家,但是攝影漸漸的成為影響

他並主導他創作的一個媒介。此後,他以繪畫的元素來作為攝影創作的方法之

一,同樣的他也受電影蒙太奇等方式影響,他把自己的攝影創作歸類為兩個方

向,cinematographic與documentary。在cinematographic的攝影裡,

作品通常由表演者(performers)、服裝(costumes)、佈景(sets)等元素

組成。這樣的作品企圖創作原作品(意即啟發Wall的電影、繪畫等)與再現的

作品產生對話。



Wall曾表明攝影中真理(truth)是經常被挑戰的,探求真實(truth)與

非現實(Fiction)、虛幻之間,在actuality(現實)與fantasy(想像)

之間的關係才是他創作的精神與目的。在他的作品中,不論是帶有濃厚色彩

寓言式的cinematographic攝影(如畫作的詮釋)或是即使是傳統的

documentary攝影(如landscape攝影或是靜物攝影),在在都傳達

Wall對於真理的質疑,現實與想像的猶疑不定、曖昧不明的意念。



這次展出的作品總共分為12個展覽室,從早期的作品到近幾年的創作都

有收錄在Tate Modern所為他主辦的特展中。所有的作品都以光盒

(lightbox)方式呈現。的確精確得傳達以現代攝影師自居的Wall

的精神。所有的作品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他以卡夫卡的短篇故事,

The Cares of a Family Man (1979)所作的詮釋。這個故事主要是以

一個生存在閣樓、樓梯或是大樓的的廳堂的半人半木的生物,Odradek,

為創作出發點。在卡夫卡的作品裡,這樣的角色暗指在隱藏在社會、

國家中不被社會大眾認同的人們。在Wall的作品中,Odradek成為

相片中不被注目的暗角、陰影處。



作品所散發出的力量著實的吸引著我。如果一個文學作品可以被

拍成電影、可以與詩對話、可以被演出,那他如何被相機給捕捉住?

一個作品的浩大、連續性如何在短暫的片段被精確的表達出意念?

但Wall的確做到了,他除了在暗處隱藏了Odradek,同時也給他在空間

自由遊走的權力。相片裡有一位年輕的女子正下樓梯。她的雙眼木然,

照印在樓梯上的影子因為台階的形體而變形,樓梯旁邊是個陰暗的空間,

陰影的應用創造出Odradek的生存可能性與空間。女孩的視而不見,

更加強Odradek微眇的存在感。



一幅相片從卡夫卡的故事中再說一個新的故事。這樣的對話又再次
強調Wall的創作理念--探求攝影中的寫實與非寫實。



Jeff Wall在Tate Modern的展覽從十月21號起一直到明年的一月8號,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參觀。


Sunday 30 October 2005

091405人形町、新宿、銀座







人形町的確可以更貼近東京庶民生活的地方。

或許是我們去的時間太早,可能會在附近走動的觀光客還沒起身,

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婦人在採買當天的食材。



這樣的步調很舒服,天氣很好的早晨,漫步在附近的街道。

老伯們聚在咖啡廳裡談天,婦人牽著幼童上街排隊買壽司。

近中午的時候附近公司的上班族紛紛現身,三五成群的到附近的餐館用餐。



這樣的心態很吊詭。明明自己也是觀光客,卻怎麼也都唾棄著看著跟自己有著同樣身分的人在

同一個空間活動。那種否定對方身份、進而鄙棄的輕蔑態度是否間接的也暗示了自己同樣身為

旅人的尷尬呢?



人形町好玩的地方就在於可以嚐到庶民料理。從玉子燒、燒鳥店、到外帶壽司店、關東煮、

還有和菓子店,豆腐專賣店等等。幾乎都是東京人每天飯桌上必吃的料理總匯吧。我們這一路

慢慢走來,也吃了不少。零零總總可能也有十種吧,雖然每一種都是分食著,但是那說不盡的好味道

真讓人想多品嚐一些。



双葉豆腐店是當天吃了覺得非常好吃又印象深刻的店。老店舖賣的是帶帶相傳的好手藝。豆腐的味道

香濃可口,口感厚實。精緻的小木桶也令人愛不釋手。對面賣的是要排隊的鯛魚燒。阿姨送機前

就問過我最想吃什麼,記得當時是毫不猶豫的說要吃到鯛魚燒,阿姨還取笑的說鯛魚燒在台灣的百貨

公司吃吃就好阿,該把胃留給其他的美食才好。不過我還是積極的一定要品嚐到鯛魚燒的美味。

這間鯛魚燒很大牌的在中午過後才開始營業,沒想到師傅一站在爐火前,人潮立刻湧進。所有的人都是

一次12個一起帶,相較之下,原先還想買一只共享的我們,只好改口說要一人一只。鯛魚燒的材料其實很簡單,

調和好的麵糊先搲一瓢在魚形模裡,再搲上一大口來自北海道的赤小豆,然後再糊上麵糊,最後壓模考熟即可。

台灣多數都是瓦斯爐定溫烤熟,餡料跟麵糊也是用機器代工。這裡的鯛魚燒可是從頭至尾都是手工製作。

爐火還是炭燒,烤起來的味道有一點點焦焦的而且吃的到炭香。吃完後真的是口齒留香。我本來擔心赤小豆會

煮的過甜,沒想到調配的剛剛好。



關東煮的口味跟台灣差很多,可能是被Seven 的制式味道搞壞了,沒想到來自關東地區的口味如此鮮美。

湯頭好、不譁眾取寵,沒有過多的裝飾,但是每一口嚐起來就知道是好味道。我們似乎是第一名上門的

食客,胡亂的點了些看起來很不錯的東西,還得到奶奶撒必思的小點。開心的就在路邊吃起來。



約莫吃了三小時候,轉戰到新宿去逛街。雖說出發前一直發毒誓的說要狂買東西,但真的到東京反而

一點力都沒有,胡亂的逛了百貨公司就覺得好累,反而比較喜歡鑽進便利店或是超市看些泡麵阿、零食什麼的。

這一趟下來,除了買了少帶的襪子,可是連一件衣服都沒買到,貓食倒是買了不少,還有泡麵什麼的。



離開新宿後的感覺其實很好,新宿實在太大,人又好多,天氣又熱走來走去沒東西吃感覺很悶,

所以我們當下決定去銀座晃晃。



銀座果然不是一般人可以任意購物的地方,滿街都是精品名店,一棟比一棟還華麗、氣派的旗艦店,

只能讚嘆資本主義帶來的富麗堂皇真是敗壞那一個個走進店裡的名媛們。



雖然銀座很美麗、但是我都買不起,逛起來也無心,好顯有好吃的麵包店,至少這個我還負擔的起,

買了一些麵包,就隨性的在街上走著。不過真的逛的很無心,就早早回去了。




Saturday 29 October 2005

Housewarming Party--入厝ㄟ趴替







老實說搬來倫敦也有一陣子了,只是這個星期才真正像是開始住進去。

應該是說來來往往的客人很多,有時候反而不覺得是自己住在這邊。

趁著萬聖節就快到,拜訪的客人正好也在這星期回家去,挑了週六的時間,搞個早在一個月前

就計畫好的趴替。



在倫敦的朋友其實沒有很多,除了在台灣認識的Gouda,之前在Manchester就認識的日本朋友

Ruiji也轉來倫敦唸書,就沒有其他朋友。很有趣的是在轉機的時候認識Anita,因為她的關係才又認

識了一些新朋友。她們都是有活力的小朋友,under的學生,很活潑也很懂事。



趴替總共來了九位。為了晚餐我可是起了大早,從早忙到晚喔。

花了一天的時間準備,也弄出不少菜。希望大家都有吃飽。

也玩得開心!



開了入厝party就有一種真正住到這裡的感覺,真的很開心朋友們都願意來家裡吃喝,

有她們來家裡玩耍,感覺更像是一個可以生活的空間,而不是住在一個空洞的、有傢具的showroom。



燒的一桌子的菜就請大家到相簿去瞧瞧了!

Thursday 27 October 2005

091305長足蟹與龍蝦生魚片






伊豆果真是個海鮮美食的天堂,儘管我們去的九月天還不到螃蟹產季的巔峰期,

但實在忍不住嘴饞,說什麼也要去品嚐一下難得的好滋味。



離開溫泉旅店是早上十點多。前天晚上不知哪跟筋不對勁,跟會說英文的大叔說好七點用早膳。

六點半時就有收床墊的大叔(是另外一位喔),來敲門morning call了!果真是十分的早,

那時候也沒多少人起床吧,也難怪說英文大叔一聽到我說六點半起床露出一臉不可置信。

女將接著端來滿桌的早餐,我們也是半夢半醒間把東西吃完,然後決定再去洗一次溫泉。

等準備好要離開旅店,阿叔也備好車再等待我們。同行的還有來花光老人年金的爺爺奶奶,跟一對

年輕的男女朋友來渡假的吧!女將很親切的等在外頭送我們離去,那時候的確是有想到會不會就跟日劇

演的劇碼一般尾隨著車子在後面奔跑。



回到下賀茂車站,總是覺得大叔想跟我們說些什麼,可能礙於語言的障礙,很難問候對方接下來的旅程,

我們出乎意料外的只互相說句感謝,就分道揚鑣。



說好今天的行程就以吃喝為主,原先說好要往西走,去品嚐長足蟹的美味。於是我們再度搭上公車。

由於西伊豆並無火車,交通只能以開車或是公車、船隻為主。搭車前,買了一個下賀茂的名產便當,

這是在很多日本旅遊節目都會看到的鐵路便當,每每在節目中介紹的總是令人大開眼界,那精美的程度

很難跟台灣的鐵路便當相比,來得這邊說什麼也要買一個來嚐嚐。

果真是很不一樣,飯是跟菇茸一起拌成的,配上一些小菜,跟一個好大的螺,雖然不是熱的便當,

但也別有一般滋味。



坐公車的確會讓人緊張,因為語言完全不通,只能對著司機指著長足蟹的圖片。司機倒是都很好心,

每每到了該換車的地方,都會把昏睡過去的我們搖醒,領著我們下車,再帶我們到要轉車的地方。

不過好運也是有用玩得時候,我們從下賀茂坐車到松崎,再從松崎轉車到土肥。慘事就發生在土肥

要往戶田(長足蟹的家鄉)車次非常之少,最近的一般約莫是五點,我們抵達的時候才快要一點。

想想還是問問旅遊服務中心的人,兩光的旅客服務中心,只有兩位看起來約莫有十年沒有人近來問過他們

問題了,懶洋洋的感覺讓我們非常懷疑他們是否連英文都聽不懂了。沒想到跟他們大概說了一下我們要去的地方,

兩位小姐很冷靜的說,的確最近的車要五點才有,我們接著問計程車的價錢呢,他們還是一副冷靜的說大概要

一萬日幣才會到吧,當下快吐血的我們感覺十分淒涼,正想著是否就跟長足蟹絕緣了,小姐們居然說了:

你們可以搭船阿!然後哪起話筒就說了一堆聽不懂得日文,約莫溝通了許久後最後很滿意的掛下話筒,問我們搭船好嗎?

我們擔心船費很高,就先問了多少錢,小姐想了想說,大概一個人1500日幣吧!這麼便宜豈有不搭的理由。

立刻點頭說好,小姐又很開心的打了通電話,幫我們叫了計程車,然後跟我們說船1335分開喔~

我們看看了牆上的鐘只剩下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小姐好像也才警覺到時間的確緊迫,又立刻撥了電話,

這次她的聲音很明顯的急促很多,雖然依舊是聽不懂得話,但是後來依照小姐的解釋是說她請船等了我們,

我們立刻跳上計程車往港口奔去。



幾乎是跑上船的,一跳上船,船立刻就發動了。等我們可以喘口氣的時候,才發現船上幾乎都是老人出遊。

像我們一般的活力青年根本沒有。半小時後下船的也只是我們。讓人不禁懷疑自己到底是來的什麼地方了。

長足蟹的故鄉是個叫做戶田的小漁港,實在是簡樸的看不出是個會產好吃的長足蟹的地方,按照地方

旅遊中心的介紹,我們到了當地的水產中心用餐。翻了菜單後才發現很多料理的確比昨晚住宿的旅店所提供的

餐點要便宜許多,當下完全忘記一塊錢也是錢的心態,硬是點了長足蟹定食、生魚片定食還有一份龍蝦生魚片。

隔壁桌比我們晚來的是一伙驅車來的日本年輕人,他們很安分的點了tempura餐點,吃完飯早早就離開了,我們兩人點的

東西滿滿的擺滿整桌,還放不下哩。一直吃吃喝喝到店都結束營業了,廚房已經在刷地板還沒吃完呢。



長足蟹真的名不須傳,一直以為他會向大部分的大蟹,只是肉多卻不甜美,沒想到長足蟹除了肉質甜美、結實,

蟹膏更是濃厚。蘸上特製的醬更顯得好吃,我喜歡把蟹膏拿來配日本米一起食用,由於蟹膏太濃厚,配上米飯的淡淡香甜

更是好吃!龍蝦生魚片更是難以說盡得好味道。我喜愛吃龍蝦是出名的挑替,但是龍蝦生魚片倒是沒嚐過,第一次吃到

更是覺得驚奇。切的像細絲流水般的龍蝦肉,擺在盤上,新鮮的肉質透出晶剔的光彩,沒想到在窮鄉僻壤的小港口,

還可以把料理裝盤的這麼美麗。食用的時候搭配的是新鮮現磨的秋葵,還有香甜的蘿蔔絲。老實說在台灣吃生魚片的時候

我很不喜歡吃蘿蔔絲,總覺得放在那邊食用完全無意義。一直到了日本嚐到真正的好蘿蔔的味道,才了解在吃過重口味的醬油與秋葵

搭配油膩的魚肉後,的確需要新鮮甘甜的蘿蔔絲去除口中的油膩感。

龍蝦的肉質偏硬,分常有咬勁。食完後口中會有甜味,喉嚨的部份則會有回甘的感覺。不同於其他魚類較油膩,龍蝦本身比較清爽,

也難怪西方做法喜歡把龍蝦與奶油一起食用。由於本身魚價昂貴,所以在食用龍蝦生魚片上的份量也比較精緻小巧,並不會像一般的魚肉

切的很厚重。雖然份量少少,但真的很好吃,到現在都很難忘。



長足蟹除了用蒸的作法,我們也試了拿來煮成味噌湯的作法,都很好吃。

可惜長足蟹在東京吃的價錢是這邊的好幾番,似乎以我們預算也只能在這樣的小漁港大快朵頤。

回到東京還是多常常庶民料理吧!



一直吃到甜點上了,餐廳的奶奶才來問我們是不是要回東京。

我們一邊吃著沒吃完的料理一邊呼應著她,奶奶才溫吞的跟我們說車已經走了。

經歷過趕船事件的我們的確是非常驚嚇,但是美食當前還是要吃完阿,所以我們還是慢慢的吃完

大餐,回東京的事就留給奶奶、阿姨們煩惱去了。

她們的確很用心,不僅幫我們打電話問車次,還找出地圖、時刻表,幫我們計算時間,除此之外,怕我們

不理解還幫我寫下每班時間,計算總共搭車時間,最後連火車時間都精確的算好。這段時間我們則繼續

吃喝我們的長足蟹跟抹茶甜點。



離開餐廳免不了又是不斷的鞠躬感謝大家,後來真的在港口閒晃了兩個小時,待在那很有設計感的公廁前晃了

許久才坐上公車往修善寺,

並在修善寺換火車到沼津再換新幹線才回到東京。



回到東京的旅店也很晚了,雖說吃喝了一整天的我們,還是卯起來吃了泡麵跟水果、零食才心滿意足的去睡覺休息。





-----------------------------------------------------------------------------

*多數人去伊豆都是去熱海,我們捨去熱海,往南伊豆跟西伊豆行走,雖然完全沒去任何的觀光井點,

但是因為坐公車的緣故,進了很多小村莊,也是看了很多不一樣的日本風景。非常建議玩家有計畫去

伊豆可以考慮往南或往西走,的確可以遠離繁雜的觀光客,看到更多樸實的日本景致。



*長足蟹的故鄉有兩三間水產公司,按照當地的旅遊手冊介紹,應該都很不錯,價錢也都可以接受。

我們選了一間離港口最近(懶得走太遠,太餓了),也覺得很不錯,倒是有很多小店旅遊書上也有

推薦,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辦法親自去試了。覺得還真的可惜。



*推薦一本旅遊書,專門介紹整個伊豆半島。

日本供略遊 伊豆

日本昭文社著 皇冠出版社



這是日文翻譯成中文的旅遊書,非常好用,只是裡面的排版很日系,

很可愛的風格,但對我這種不可愛得人來說只覺得太混亂,

但是資料很齊全非常貼心的一本書,什麼都寫的好好的。


我看 <<運轉手之戀 The Cabbie>>



運轉手之戀講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電影中的敘述者蘇大全(屈中恆飾)以他本身敘述刻畫出電影中過往的回憶、想像以及現狀。

在這個平時的敘述中,整個故事並無要闡明任何道理,而是希求以最平凡的角度來觀看人生的荒謬、

喜樂與痛苦。



蘇大全身長在一個詭異的家庭,父親(太保飾)為計程車車行的老闆,母親(程秀英飾)則是一名法醫。

妹妹(蔡燦得飾)則是一位每天沈溺在化學實驗中。透過蘇大全平實的口吻,我們看到從小身長在計程車

車行的他比起同年紀的孩子,被賦予更神聖卻又實際的期待--把車開好。

"學校成績不好沒關係,但是如果開車開不好,或是駕照不能一次過關,那這輩子就沒人瞧得起了。“

在所有的敘述裡面,總覺得都透露出對現實的坦然接受。當某天蘇大全對他的父母親透露這一生他可能找不到

喜歡他的人,或是他也喜歡的人,他絕對不婚的態度。父親去尋求算命師的幫助,但是卻得不到滿意的解決方法。

算命師也只是告知,人生有很多事情是強求不來的。後來父親面對的態度是租借了兩捲色情影帶,期待大全如果

懂了男人情愛之事就會對結婚的看法改變。母親則是實際的去安排了取精手術,希望可以把健康的精子留下好傳宗

接代。這樣務實的做法,不僅詼諧有趣,令人拍案叫絕,同時也透露出一點存在人生的荒謬性。利用詼諧的敘述方法

來處理本來是痛苦的悲傷的、難以碰觸的地帶。



例如在呈現形形色色的乘客、駕駛百態,透過導演的鋪陳處於觀看者的我們的確是以看喜劇般的態度來解釋一個

悲情又渺小的人生。例如那個變速箱壞掉的司機一路倒車北上、那位技術很差的司機則是把路上能撞的東西都撞壞了。

又像是蘇大全本身也被白搶、黑搶好多次。在一個平凡甚至也可說社會階層較為低下的階層,我們看到的是一群辛苦工作的

司機,為了金錢、生計奔波。為了金錢、生計而不能與現實低頭,對人生的不公平之處也只能自我調侃。

也許人生有很多不能解釋或以道理來理解的地方,只能透過詼諧的自我解嘲來獲得平反。

像是蘇大全家門前的三叉路口,不時發生的嚴重車禍早已讓久居在那邊的蘇家大小習以為常。

每每發生重大的車禍,他們一家人總是能平淡的把他當作一件茶餘飯後的軼事來開講,而不像多數人

總以好比重大國際新聞來處理。又像是大全第一次帶女朋友靜文(宮澤理惠飾)回家,一家人尷尬的不知要如何交談。

反而是一場車禍發生,讓他們彼此有共同的話題因而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雖然總有許多悲傷的情感淡淡的透露出來,導演還是極力的要營造歡樂的氛圍。如最後一幕蘇大全因為車禍身亡,

靈魂出竅的他,回到家裡看到家人還是各忙各的事情,一如往常般的生活只是少了他一人。但導演又設計另外一個結局,

鏡頭帶到他的妻子陪著兒子在玩耍,靜靜的、幸福的坐回床上,拿起他們的相片,等待他回家。這樣open開放式的結局

果然給觀眾更大的解讀空間。究竟靜文是否已知道大全的死亡?她平靜的等待是出於知還是不知呢?這樣的設計,反而讓

本是悲傷的故事沖淡了原本的傷感,留下的之前所極力營造的歡樂感。



當然這部電影的確有幾個我不太理解的地方,例如在選角上邀約宮澤理惠小姐來詮釋女警的角色是為何?

但是我還是要極力推薦給網友們。尤其是男女配角的演技真的好,還有很多小演員的詮釋也都恰到好處。

這的確是一部可以令人開懷大笑的電影,很值得大家花點錢到出租店借回家看看。




倫敦好吃報--Galicia Restaurant西班牙餐廳



Galicia離我住的地方很遠,不過很多人都推薦這間西班牙餐廳道地又便宜,

所以一直想找個時間去。

第一次去是沒有營業,第二次去因為有人包下餐廳在開party,服務生很親切的拒絕我們,

這次學乖有訂位,但是時間定的太早,去的時候餐廳還在準備。我們預約的桌子都還沒整理好。



果真是像很多推薦的理由一樣,從餐廳的佈置到服務生到餐點都跟西班牙的氣氛一樣。

一間好的餐廳看服務生就知道,年紀可能比我爸爸還大的老服務生,親切的招呼大家,

吧台的男服務生則是不停的招呼喝酒的酒客,大家都大聲的以西班牙文交談,很多入內

用餐的客人感覺上都是相互熟識很久的朋友,有著回家用餐般的自然親切。這樣的感覺很舒服,

你可以大聲交談、好好品嚐美食、美酒。偶爾跟服務生聊天、笑鬧。



我們那天一行人有五位,點了四份主菜,三個tapas,一支白酒。不含小費是76鎊。

價錢還算是平易近人。主要的paella(西班牙海鮮飯)份量更是多的驚人!基本上我沒看過有哪一間

餐廳可以把海鮮擺這麼多,多到連底下的飯都看不太出來。雖然吃的很滿足,不過口味偏重,很難把他

吃完。tapas點了炸花枝、西班牙蛋捲跟燉馬鈴薯蝦,每一份的滋味都很好。配上麵包一起食用,感覺

吃完tapas就快飽了。主菜除了paella,還點了奶醬雞胸肉、炸比目魚跟小羊排。

雖然沒有特別的驚奇感,但是也都還不錯。

我想主要還是tapas真的好吃,加上海鮮飯的魅力,把所有的目光都吸引過去了。

喜歡西班牙菜的朋友一定要去試試阿!





-------------------------------------------------------------

*餐廳資訊



Galicia Restaurant

323 Portobello Road

London W10

tel: 020 8969 3539



餐廳就在有名的Portobello市集的尾端,逛完市集可直接到那邊用餐

請特別注意餐廳星期一不營業喔~






倫敦好吃報--La Porchetta Pizzeria



La Porchetta是間義大利餐廳,依照店名可輕易的分類為pizza專賣店。

自從在義大利吃過pizza之後,我開始對pizza的完美度有極高的潔癖。

手拍pizza一定要皮薄、麵皮要Q軟有嚼勁。作為base的番茄醬要鮮甜,不酸澀,

mozzarella味道要香濃不平板,整個pizza的present要顏色分明不能有油膩的感覺。



La Porchetta的確有達到上述的標準,那天我們點了一個Fantasia,裡面有番茄、mozzarella、

義式臘腸salami、蘑菇跟朝鮮薊artichokes。

雖說現在不是朝鮮薊的產季,但是因Judy未曾嚐過朝鮮薊得好味道,我們還是點了一份。

很多人吃過pizza,但吃過原汁原味的義式pizza就很少了。

義大利口味的pizza一定要手拍成薄片,並置於高溫的窯烤,多數的餐廳以沒有專用的窯,大多以

烤箱代替。雖說在溫度的掌控下的確是方便不少,但是少了炭火的香味,還是少了這麼點風味。

除了一個pizza,另外點了一份gnocchi alla romana紅醬的麵疙瘩,risotto marinara海鮮燉飯,

老實說味道都不錯,但是上來的時候溫度並沒有很高。

麵疙瘩的口感很不錯,很有咬勁,大部分吃過的麵疙瘩都是白醬為底,第一次吃紅醬的麵疙瘩,感覺

也不至於太膩。

risotto的調配也剛好,雖然海鮮的份量不至於會讓人大吃一驚的豐盛,一個人食用倒也剛剛好。

同樣是紅醬的海鮮飯,裡面有蝦、mussel、squid(花枝),口味不會太鹹,可說是調味剛好。

除了三道主菜,還點了一份酪梨蝦沙拉,由於我已經對千島醬提不起興致,所以對那盤沙拉已經沒

什麼興趣,嚐了幾口也覺得差強人意。



店裡面得氣氛很好,的確有pizzeria的味道,輕鬆、熱鬧。服務生們都很有活力、來的客人多是

三五好友,當然也有兩人坐。不過強烈推薦多人用餐可以考慮來此用餐。負責製作pizza的廚師,

從我們進去就開始對我們擠眉弄眼,後來終於忍不住跑出來跟我們搭訕,可能看我們東方面孔吧,

我跟他說Judy明天就回去了,他還熱情邀請Judy進廚房,後來所幸拿出一塊麵皮,就在我們面前

耍起猴戲來了,倒是Judy拍照拍的很開心。



用餐後,我們又點了兩份甜點,一份鳳梨冰淇淋,一份巧克力泡芙,

因為都是中央廚房大量製作,出不出精緻的感覺,雖然味道不差,

不過少了點小餐廳應有的家庭風味。



整頓飯吃下來其實很愉快,我想除了餐點好吃之外,

更重要的是氣氛很好,很適合聚餐大聲聊天,

服務生們也很能帶動氣氛,

雖然英文不是很好,但是也是很搞笑的!



---------------------------------------------------------

*餐廳訊息

La Porchetta Holborn

33 Bowswell Street

London WC1N 3BP

tel: 020 7242 2434

url: http://www.laporchetta.co.uk



這間是連鎖餐廳喔,在倫敦總共有四間店






Tuesday 25 October 2005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Rachel老師在課堂上這麼說過。

我相信很多女學者也宣導著這個意念,

然後我想問,

親愛的女人們,你們感受到了嗎?



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身為一個女人的我得每天被提醒要保持身材。

有時很慶幸自己逃到國外,身邊的女生一個個都比我豐滿,每次回到台灣總覺得壓力好大,

台灣應該是個鬼島。

都是一個比一個還瘦、如紙片般的女人在飄來飄去,

書店的暢銷書是名模教人如何變美麗,電視上的女藝人一個個懷孕生子,大聲說她們有多幸福,

那些瘦的為難不瘦的,

結婚的為難不結婚的,

有男朋友為難沒有男朋友的,

前女友為難現任女友,

現任女友為難前女友,

母親為難女兒,

婆婆為難媳婦,

到處都是這種爛掉的劇碼,

不停的演出,不斷的播放、

多麼驚人的壓力與念力。



我們總難免要回歸到自己身上,尋求某些事情的真理,

當找不到出口的時候,或多或少需要另外一個人來打開窗口。

當我們想要踏上理想的境界,獲得最終的真理或許也需要的踩在別人的肩上

才能有足夠的力量往上蹬。

然而,把自己定位在依偎男人身旁的妳,是否真需要藉由另外一位女人的痛苦來增強

自己往上爬得力量?

如果妳真心依賴的男人無法給妳力量,妳又怎麼能如此荒謬的對我索取妳所謂的相愛的勇氣?



陌生人,

妳又何苦為難我呢?

我們只能說是相互不熟識吧,為何又不能好好過著各自生活?

我尊敬妳的存在,那妳呢?

有問題的不是你也不是我,

也許妳該聰明的想清楚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

然後也許妳會明白為難另外一位女人解決不了妳的需求。

然後妳會知道,妳的男人無法給妳解釋。

終究妳還得相信自己多一點,愛自己多一點。






091205伊豆








高中的時候王老總在英文課上講述到伊豆旅遊的趣事,

那時仗著老師的寵愛沒事就往辦公室跑,跟老師喝茶聊天,

老師總說有機會要帶我去伊豆玩。

也許是那時候開始,伊豆變成一個很遠的幻想,

讀著伊逗的舞孃,好像是可以大概感覺出如詩歌篇般的,

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開往伊豆半島的特急踴子號的確氣派寬敞,雖說早先沒注意到車票上打的從東京出發的字樣

原來是指從東京站(地鐵有一站叫東京),讓傻呼呼在新宿站地下街玩樂的我們完全錯過了

坐車時間,加上因為購買的是指定席的車子,要是沒搭上該班列車,就得在花錢補票,整個

車站人員的英文真是差的令人不敢恭維,因為溝通不良,導致在車站像笨蛋一樣來回奔跑,

的確折騰人。那一早起來想要去旅遊的興致早被打散,更不用說在百貨公司下的美食街買的

便當阿、蜂蜜蛋糕阿、零食等所帶來的新奇感早就被擔憂坐不上車的心情給破壞了。



踴子號的窗戶特大,雖說利於觀景,但陽光也真夠晒的,同一車廂的有兩對日本情侶,

兩三群奶奶們。雖說之前因為搞不清楚車票的鳥事壞了一點興致,但坐上車後對這對旅程的期待又慢慢回溫。

不過,現在想想有些事情的確詭異,車上的年輕情侶們不斷的昏睡,男的女的全都倒成一片,像是兩個布偶般,

軟趴趴的癱在對方身上就這麼睡著了。而坐在後頭的奶奶們,則不停的開啤酒、吃便當,並大聲交談。等到

車子終於駛進伊豆半島時,因為每個停靠站都很接近,下車鈴也不間斷的響起。這下車鈴倒有意思,完全是日本人

才有的設計,是以一段音樂來作為下車的提示鈴,配上嬌柔、柔聲的女聲念起一串約莫是:對不起打擾您了,本

列車下個停靠站是XX,很高興今天能為您服務,希望您對這次的旅程感到滿意,並希望能再為您服務....。

約莫每十分鐘就會聲勢浩大的來一次“歡送旅客“下車的儀式,搞得我精神緊張,倒是奶奶們的啤酒還是

不間斷的一瓶瓶的接著開,談話聲也越來越大,昏睡的情侶們則越睡越深,似乎完全沒被下車鈴打擾到。

我倒也忘了他們何時下車,只記得到了某個小站,他們雙雙幾乎是驚醒的方式跳了起來,匆忙的拖著像菜籃

般的行李,女孩瞪著高跟鞋,男孩打扮的嘻哈模樣匆忙的下車了,奶奶們則是早在列車還沒停妥之前,就快速的

聚集在下車處手提著行李袋,等著下車了。



下賀茂。

選擇到下賀茂有點像是在圓盤上貼滿伊豆各縣市的名字然後以飛鏢一擲,擲到哪就旅行到哪的感覺。

下賀茂有好吃的溫泉哈蜜瓜跟海鮮料理。對於喜愛吃海鮮的我們當然是最好的目標。

在網路上看到的溫泉旅店在當地聽說小有名氣,也是拜託Ruiji先生安排訂房,旅店有車站接送服務,

不過因為語言的問題,不好在電話裡面溝通,我們決定自己搭公車前往。

天氣實在好得令人煩躁,不禁都會擔憂晚上要泡溫泉。小小的車站周邊不外乎是賣些農產品的商店,

販賣的盡是晒魚乾,在不知如何下手的尷尬下,我們決定早早到溫泉旅店。

搞清楚要搭乘哪路公車也是費了一段時間,中間還遇到個不停大聲的斥責放學的國中生的一個老頭,

搞得我們也不禁緊張起來,老頭果真是見一個罵一個,那些可憐兮兮的男生倒也訕訕的接受,完全沒有

排斥的不適感。我大約跟公車司機說好要去哪間溫泉旅店,就躲在自己覺得最安全的位置坐下,不停的

祈禱那個瘋人老頭不要跟我們同一班車,老天果然喜歡看好戲,老頭兒在車子發動前三秒,不知從哪裡

閃出並跳上車,挑了一個我們左前方的位置坐下。令人吃驚的是,老頭上車後竟然跟司機輕聲交談,他緩慢

的從車票機取下一節車票,緩緩的走到他的位置上,然後沈穩的放下隨身的行李,這一連串動作不過也

十秒多的光景,但是他卻很精準的完成了。一直處在觀看的位置的我反而被搞糊塗了,有那麼一下子,

我懷疑是不是換了個人,但是他的衣物、行李都一模一樣阿!

還在思考這個狀況的我,眼角掃過老頭,竟發現他也正看著我,他不像其他的人,會偷偷地不經意的

觀察著,而是就這麼的看著,這麼有意的、像是說著:是阿!我在看著你呦。這樣的看著我。

我看著他看著我,假裝沒事般的把視線撇過去,再閉起眼睛,假裝睡著。



等司機喊我們下車,不知道過了幾個山洞、便利店、溫泉哈蜜瓜田。

然後我們被放在路邊,來往都是急駛的車輛,好心的司機還下車,指了山裡的方向,示意我們的旅店在那邊。

我們不停的相互哈腰鞠躬,感謝對方的幫忙等等,就往山裡的方向走去。

走進小徑才發現得過個橋,那裡的住戶真的不多,感覺就很清幽。

出發前看了不少旅店的介紹,那時候就想要住在傳統的日式旅店,可以有露天的風呂並能在房間內

享用精緻的餐點。選了這間旅店伊古柰除了有好聽的名字之外,基本上還是被她的相片所吸引,旅店內

有個有趣的迴廊,把新、舊兩棟連結起來,因為這個迴廊做的很美,我們決定要親自來看看。

慢慢的不知走了多久,終於看到旅店的招牌。



伊古奈。

從門口往裡面看並看不到建築本身,只能看到深深的院子,隱密性極高。

我耐不住好奇心,一路就這麼衝進去,路過那庭院終於看到旅店的大廳。

進了大廳所有的女將都吃驚的看著我們,像是經理般的男人出來招呼我們,

我開口就是一串英文可能也嚇到她們,在我面前又開始直道歉跟不停的鞠躬,我也跟著她們道歉鞠躬,

後來從櫃台後面閃出一個男子,他用著不熟練的英文幫忙我checkin,順便跟我解釋著飯店的設施,就

領我們去房間。走到房間門口我才發現,原來Ruiji先生訂房時用我的英文名字訂房,飯店可能以為是西方客人

沒想到checkin的時候來了東方人,這才了解他們之前的驚嚇是為何。



女將是不會說英文的媽媽,感覺的出來她面對不會說日文的我們很緊張。

我見到菜單就嘰嚕咕嚕的跟她說要吃uni(海膽),她露出很害怕的臉立刻狂奔出門找人求救。

果真不久後,來了個英文挺好的小姐,跟她說明我們的需求後,她們就去準備晚餐了。

我們則迫不亟待的更衣泡澡去了。

溫泉溫度並沒有很高,不過倒是可以自行調整。

住的房間後面就是露天的風呂,外頭正好連著一條小溪,

溪上有很多螃蟹。大約就是看著紅通通的螃蟹,隨意的聊著天,然後就等著吃晚餐。



晚餐很豐盛,伊古奈本身就有對外營業的餐廳,在當地頗受好評。

精緻的料理很能吃出食材本身的好味道。

總共上了多少菜我也忘了,倒是我們慢慢的吃喝,

倒也吃了不少生魚片阿、豆腐料理、魚料理等等。

女將看我們都把菜吃光,非常開心,一直稱讚我們。

特別點的Uni也十分甜美,在台灣就很愛吃海膽,

雖然價錢頗高,但有機會總是要試試,吃過不少次,但是真的吃道鮮美的卻不多,

在伊豆嚐到後真覺得是級品,沒有嚐過的人一定要找機會試試。

海膽不僅蘊藏了海洋的味道,同時她有一股優雅的甜美及深厚的濃郁香氣,真的讓人食了會口齒留香。



晚餐後決定穿著浴衣出門去散步。

走出門才發現原來外頭這麼昏暗,沒帶手電筒的兩人沿著昏暗的路燈下前行,

走到最明亮的地方又是令一間便利店,在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只能進便利店消磨時間,

買了水跟梅酒,還有許久不見的麻薯冰跟限量發行的哈蜜瓜冰淇淋,又這麼一路吃喝回飯店。



我們決定挑戰一下飯店的男湯女湯,可能是旺季早就過了,遊客其實不多,加上時間也有點晚了,

女湯除了我就是另外一位日本女客人。也不記得她長得怎麼樣了,只知道她從頭到尾都不停的在跟隔壁

男湯的男友隔空對話,雖然聽不懂他們再說什麼,不過還是被搞得很難清靜下來。

那天晚上天氣很好,有星星可以看,他們走後,就剩下我自己在浴池裡面看著星星,

那時候想到其實台灣的谷關伊豆溫泉並不會比這邊遭,雖然住的沒這樣好,餐點也是差強人意,

但是泡湯的設施的確很不錯呢。



回房間後,看著看不懂得日本節目,喝了梅酒,就昏睡過去了。

那時候只知道自己睡得很安穩,沒想到醒來後的旅程居然更加刺激了....





---------------------------------------------------------------

*住宿情報



伊古奈溫泉旅店



靜岡縣賀茂都南伊豆下賀茂422

伊古奈

tel:0558-62-0030

url: http://www.ikona-spa.com/


Monday 24 October 2005

091105極樂東京




海關的行政人員用生硬的英文問了留日的居住地址,

我才想起該死的旅館資料放在托運的行李袋中。

我回頭看著你求救,你說了學長的名字。



'Have a nice stay' in Tokyo.'

印上入境張的護照遞到我面前,我微笑點頭拿回本子後,往行李台走去。

即使是短短六天的小假期,還是忍不住提著大皮箱一起來,

裡面倒也沒裝多少衣物,主要是要來搜刮好吃的泡麵跟醬料方便帶回倫敦好好懷念解饞。



在機場大廳買往上野車站的接駁車車票,臨行前Tulip一再告誡別想在東京用英文嚇死人,

雖然我也猶豫著要不要使出必殺得英文,但顧念到自己的日文程度只勉強的記得

"I ma nun chi das ka?" "Se mi ma sen?" "Sayonala" 跟 "O hi yo",實在不好拿出來笑死

可愛的日本妹們,只好還是自以為是西方人般的用英文溝通。

還好一路都還通行無阻,單單靠著 "Se mi ma sen"(日文的對不起,不好意思之意)也是讓我

吃遍東京、伊豆,還結交到不少朋友呢。



在東京捨棄住五星的酒店,因為網路上看見有玩家推薦在日比古線上某間小民宿,

連上他們的網頁也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就請日本有人Ruiji幫忙代訂了。

到了東京其實也有點晚,沒想到坐skyliner到上野車站也是要一段時間,

一路上從搭飛機到往東京市區的路上就昏睡不少次,

好不容易到了上野車站,在搞懂東京的捷運後,還得在換車才能到住的地方哩。

check in之後發現房間真的是好小好小,約莫兩禢半的大小,越說英文的老闆娘交代了

一些該注意的事項後,忍不住嘴饞就外出覓食去了。



如果要為這趟旅程訂個目標或起個名字,總覺得怎麼樣都離不開吃喝。

往後幾天的遊記其實也沒什麼吸引人的景點介紹,之前也來過東京兩三次,

總是想著要好好專心的把想吃的東西吃完才能彌補在台灣吃不到好吃的日本料理的遺憾,

來英國之後,更因為日本料理在這裡根本是天價,於是在往後幾天的旅程每每看到好吃的東西,

管他之前吃過多少壽司、便當、甜食,就算是超大的飯糰還是得吞下去阿!



日本的第一餐就是在住的旅店車站附近的小居酒屋解決的。

好吃的我免不了要點菜,在日文完全不通的情況下,我完全是依"經驗"來決定要吃什麼,

點了沙瓦、啤酒、然後雞肉燒烤、軟骨、雞皮、手工雞肉丸子、烤魚等等,

可能我的目標太明顯,在煙霧瀰漫的居酒屋裡,都是來喝酒的中年人,我一個人跟著點菜的奶奶

怎麼樣都說不通,我們總是我指著在冰櫃裡的食材,問她說這個好嗎?她也好認真的回應我一堆日文,

就算如此我還是點了不少東西,然後陸續有很多日本媽媽們跑來找我聊天,問我從哪邊來,

住哪呢,會說日文嗎...我總是保持微笑的說:不會不會我什麼都不會阿。

折騰了好一回,靠近門邊那桌的一位阿姨走來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來的,

因為她一開口就說中文,把我們都嚇了一跳,她說她家來這邊,剛好陪客人來喝酒,

看到我們想說也許是台灣人,就來關心一下同胞。

蔡阿姨人很好,不僅幫我們解釋那密密麻麻的菜單,還給了我們她的行動電話,

說是有問題可以立刻找她,不僅如此,阿姨還力邀我們把旅館退掉,住進她家去就好。

雖然到最後有點熱情過頭,但是在人生地不熟,語言又要大障礙的狀況下,的確是覺得很溫暖。



居酒屋的料理很樸實,但是都非常好吃。店裡高高掛著電視,正好在播放朝日新聞台的大選特報,

我們窩在小桌子前面,吃著筆畫來的燒烤料理,偶爾跟鄰座的媽媽們“扛拜“,

好像就彼此認識很久的樣子一樣的熟悉。

我想到在英國吃飯,總是很難跟鄰桌的客人有互動,大家總是專心的吃著自己的東西,

害怕著跟鄰桌的人四目相交,也許是害怕那種被侵犯的感覺,又或許是不懂得處置那相互凝視的尷尬,

所以就習慣性的把自己和別人劃開。在家庭式的小館用餐,就好像回家吃飯般的自然,一進門總是會

親切的跟大家打招呼,像是回家一樣的說:我回來了!老闆娘會招呼你用餐,奶奶會先熟悉的幫你送上

一杯啤酒,鄰座的客人會問你今天好不好。也許是這單純、輕鬆的用餐環境,讓不懂日文的我們也可以

卸下語言跟文化造成的陌生感與擔憂,然後可以回歸到享受食物本身。



用餐後本想漫步走回旅店,看到高掛的Seven-Eleven的招牌又忍不住她的召喚,

在巷子裡鑽來鑽去,終於找到超市的入口。每次來日本總是想盡辦法的到各種超市。

逛超市之於我的吸引力遠比新光三越。在小小的便利商店不僅可以找到很多好吃的零食,

重點式可以買到很多好吃的日本泡麵呢!今天找到的則是一間有賣蔬果、生鮮的大超市,

一樣也是逛的樂不思蜀,短短不到20分鐘(因為要打烊了),還是買了泡麵、牛奶、超大水蜜桃、

零食....



回到旅店,洗完澡後,分著吃了甜度12度的水蜜桃,整理明天要去伊豆的行李,就準備休息去了。

接下來還會吃到更多精彩的東西,請好好期待吧~



-------------------------------------------------------------------------

*住宿情報



Andon Ryokan

2-34-10 Nihonzutsumi Taito, Tokyo, Japan

111-0021

tel: 03-3873-8611

fax: 03-38738612

url: http://www.andon.co.jp/



很推薦這間旅店,價錢公道,地點也還不錯,內將們都會說英文,很好溝通。

倒是住的都是西方人居多,房間不大,浴室共用,衛浴也共用。

網頁有更詳細介紹,請自行參考。





*其實之後在回旅店的路上蔡阿姨還打電話來,說她的男客人要請我們現在去唱KTV,

當下讓我傻眼,腦子裡浮現的是之前妞去陪吃飯硬是被逼唱歌的詭異畫面,還有自我想像的

報導畫面,約莫是:國際新聞,某台灣留英林姓學生,利用寫完論文的假期到東京短暫旅遊,

在剛抵達東京的第一天晚上因由某蔡姓中年婦女邀約前往淺草區某酒店唱卡拉ok,

今早被掃街人員發現陳屍在酒店旁的暗巷中,身上酒氣濃厚...

該不該說是因為這些恐怖的念頭,讓我當下覺得還是把對好心蔡阿姨的回憶停留在居酒屋內就好。


Friday 21 October 2005

Oxford



來作客的Judy聽說在離開台灣之前就幻想著牛津的美好,

距離上一次去牛津也是多年前的事了,有些記憶早就褪去,

趁著天氣好,有人作陪,就一起去玩耍了。



早上在家裡吃了豐盛的早餐,雖然很早起床準備,還是拖拉到中午才到牛津。

距離倫敦一個小時車程的牛津,比起劍橋要大的多,雖然一樣是由眾多學院組成的大學城,

牛津感覺比較有規模一點,之前曾在小小的劍橋待過一陣子,總覺得那是個很好掌握的地方,

隨便走走都可以回到熟悉的地方,牛津就不太一樣了,半天的時間還是得很努力的走動,才能

把想看的地方粗略的晃一下。



通常學院都不給參觀的,今天我們很幸運遇到畢業典禮,所以趁著混亂的場面,偷偷進去幾個學院

走動一下,名校果然名不虛傳,光是校園建築就讓人歎為觀止,一棟凍都美的驚人,連畢業袍感覺

都超有質感,真不像大學畢業那時租金一件幾百塊的學士服。



天氣時好時壞,不過還是拍了不少相片,請大家觀賞一下,

前幾天還去了一趟Canterbury,也放了新照片了喔~

請大家要定期去觀賞了...

Wednesday 19 October 2005

London Zoo






尋找ㄉㄨ、ㄍㄨ的旅程得慢慢醞釀。



台灣及亞洲國家似乎都籠罩在禽流感的陰影威脅下,

凱先生跟我不怕死的(其實也是忘了),趁著倫敦天氣好就跑去動物園了。

單純的是因為想振奮一下心情,看到長頸鹿心情會愉快些,把這幾天倫敦溼冷的天氣帶來的

鬱悶情緒一掃而空。



動物園果真會讓人心情愉快。

今天動物園的遊客不多,都是媽媽爸爸帶著小孩來,有趣的是來了很多猶太家人,

爸爸跟小孩都戴小帽,很特別,那時突然想到在英國這一年看到猶太人的機會好像不多,

今天看到突然覺得好有趣。

出發前總還是擔心著天氣,想著這麼冷的天,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不知道會不會躲起來。

好險一直到離開動物園之前天氣都很好,除了看不到熊跟河馬,還真的看到不少動物。



一路上小朋友很多,倒是他們都很冷靜的在看動物,不像身旁跟的爸爸,看到動物總是異常激動。

有個戴小帽的猶太爸爸就是這樣,走到哪都會遇到他們,看他一副沈穩冷靜的模樣,沒想到看到

在睡覺的獅子跟老虎,立刻就變了樣,不停的說老虎在前面,怎麼在睡覺,之類的...

倒是跟在旁邊的小兒子女兒,一臉不在意的樣子。



媽媽打電話來之前,正好要進去鳥園,

電話中她不斷說我空空,人家都避之唯恐不急,我還硬是要去動物園,

不過我還是偷偷跑進去鳥園看非洲鳥,希望不要因此得禽流感死翹翹。



另外幫張小烏同學拍了海馬,也拍了送子鳥懷念穆同學,

當然大家不要忘記多看我的ㄉㄨ、ㄍㄨ阿~




Tuesday 11 October 2005

凱先生,生日快樂!







好朋友凱先生終於盼到的生日,雖然有點小小委屈要窩在小廚房偷偷慶生,

但是還是有愛你的萊斯特代表,火哥漢克~跟倫敦代表,大砲威力一同來擁抱慶生,

希望你長大開心~生日快樂了!



感謝你過去的照顧,認識你也有幾年的時間,

看到你的成長總覺得為你感到開心。

對你的態度始終就跟當初一樣,

不論你改變成什麼姿態,

都希望你不要忘記我們相互鼓勵的

要記得當初愛的初衷,

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要永遠保有自己喔~



祝福你早日學成歸國,

希望你健康快樂,

除了要讓自己活的更好,

還要學習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喔~



場面話說完了,剩下的就請好好期待卡片吧~

Monday 10 October 2005

Acknowledgement



'Last, I don't know how to thank my lovely wife, Roya--to whose

opinion I am addicted-- for her kindness and grace, and for reading,

rereading and helping me edit every single draft of this novel. For your

patience and understanding, I will always love you, Roya jan.'

'The Kite Runner,' Khaled Hosseini



每每讀到新的書籍,總是不忘翻一下前面的acknowledgement,

總是很難不去注意偉大的男作家總會不忘感謝他們摯愛的妻子。

在短短的幾個字,寫盡她們的辛勞與支持。



Dan Brown寫出紅遍全球的The Da Vinci Code,他也不免俗的大大感謝他的妻子。

幾乎現代的男作家都點出他們的妻子不斷徹頭徹尾的支持他們,

同時更是在寫作的過程中給於他們很大的幫助,不僅幫助他們修搞、並給予很多寶貴的意見。

我不質疑這些女人的能力,我更相信她們的確是出眾的傑出女性。

只是,在Virginia Woolf寫出A Room of One's Own之後,

那些Shakespeare's sisters是否真的還是存在的?



我相信還是有很多女作家不間斷的書寫,很多很好的作品持續的在坊間出現,

不過,可悲的,有多少更多有才華可以書寫的女性,隱身在她們的男人之後?



What can the majority of women write?

這是我想提出的一個問題。

情情愛愛嗎?

我想的確跳脫不出那狹隘的視角,

女人被男人觀看著,只能從男性的觀看角度來書寫自己。



Blog的大量使用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書寫自己,

Blog所提供的書寫環境與其重要性的確是毋庸置疑的,

隨著言論自由的開放與不受限,

人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加上媒體的市場導向操作,導致言論的無責任制與腥羶色取向,

一般人的書寫與發言的確受這樣的潮流所影響著,

內容的真實性不重要,只要夠情色、暴力、誇大、

只要可以 吸引 人閱讀,這就是一個好的言論。



有智慧的人懂得謹慎自己的言語,

或者應該說尊重自己的發言書寫的機會,

決不輕易的讓自己的話貶低自我。

所以我們讀到很多驚人的作品、啟發我們同時也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這往往是男作家的作品,

他們在作品裡面提出新的人生見解、引領閱讀者思考新的人生意義。



那,女人呢?

當一個女人可以說話、可以書寫之後,

是否還是侷限在書寫被拋棄的血淚?復仇的快感?

在關於男人的情緒之後呢?

是否就所剩無幾?



與其說閱讀到好的作品,

不如說我更期待的那些名家背後的妻子們的作品,

又是哪一天,女人才可以跳出acknowledgement的版面?


Sunday 9 October 2005

Killing me Softly



理當這應該是一首情歌,

但在夢裡出現的我,朝著你大聲的吼出詛咒。



你選擇在一切明朗之後,再度製造出曖昧不名的氛圍。

只不過這一次我拒絕感受。

唯有在身為旅人的角色才會特別的因風花雪月而感動,

即便眼前的不過是平凡的一花一草。

在為眼前的美景讚歎之時,經過的居民卻一腳採過那朵嬌豔的小花。



所以你誇大。

生命裡的每段風景,你竭盡所能的收錄在你的記憶裡,

那些合適的人,成就你誇大的演練對象。

一個個笑容朵朵伴著銀鈴般的清脆的咯咯聲,

鼓舞著口沫橫飛的你愈加暢所欲言。

曾幾何時我也在那群仰望著你的人之中,

記憶中唯一不同的是我從不對你放聲而笑,

你總是稱讚我的溫柔婉約,不同於一般的女子,

我還是淺淺的一笑。



我沒跟你說得,是在那一個個還有深意的微笑之後,

不過是對你高調言論的茫然無知,

你說得是我都不懂得,

就像我說得,你也都不懂。

只不過之於你,我選擇微笑,

之於我,你選擇漠視。



[Fuck you!] 我在夢裡用盡氣力對你喊出,

被這力量震懾住的,不僅是夢中的我,

那個被話語驚醒的我,發現自己躺在雙人床上,

眼角爬滿了淚水。



我看了床頭的時鐘,

無力的指針懶懶得指向接近四點的方向,

killing me softly,

我嘆口氣,翻過身,等待想睡得時刻。

Wednesday 5 October 2005

倫敦好吃報--摩洛哥餐廳--Mimouza



計畫要去摩洛哥的旅遊計畫,因為回台灣不幸夭折。

那天陪Carol逛Sainsbury中發現couscous,都沒吃過的我們,決定Carol回台灣之前要去嚐試一下,

努力在London eating guide上面找尋倫敦好吃的摩洛哥餐廳,被我找到這間遠在 Zone 2

Shepherds Bush的Mimouza。



Carol回去那天,我跟凱先生偷偷決定帶這位難得的好朋友去體驗一下。

我們出門的時候已經中午了,轉車轉到Shepherds Bush也要好一段時間,

好顯餐廳很好找,就在車站出來對面的Shopping centre,剛好就在Argos的旁邊。

倒是招牌小小一個,好在我有先記名字,不然很容易被隔壁賣kebab的小店蓋過去。



藍色的大門推進去是通往地下室的樓梯,整間店瀰漫著詭異的味道。

可能這就是北非的特有香料味吧,剛聞到的確不是很習慣,加上店裡很昏暗,

一個人都沒有,真不知道是不是該就這麼退出來。



像是老闆的人從吧台走出來,問我是否來用餐,整間店果然一個人都沒有,

這個男人領我們到餐廳中間的部份,我才發現原來餐廳比我想像中的大很多,

很深,位子也很多。裝潢非常漂亮,的確是摩洛哥的風格,地上鋪的地毯、

牆上的燈飾、還有水煙跟瓶子、雖然Carol一直說燈光太暗會看不到菜,

但是的確很有氣氛啦~



第一次吃摩洛哥菜的我們請店員推薦一些菜,

他(還是同一個男的喔)說了幾道,我後來想想就照他的推薦點了兩道前菜、

一份tagine跟兩道couscous。他直說夠了夠了,就忙著準備去了。

前菜我點了烤甜椒跟茄子,tagine則點了 tagine poulet (雞肉的tagine)

couscous則點了一份雞跟一份羊肉。



根據男人的說法,tagine是摩洛哥語,我猜想是一種做法,大概是用橄欖油的做法。

couscous是摩洛哥人的主食,嚐起來有點像是小米的口感,是一種很小顆的種子。

用熱水煮好後可以拌入雞肉、羊肉等主食一起食用。



兩道前菜,還附上一盤麵包。摩洛哥式的麵包有點類似阿拉伯人吃的餅,只是更薄。

比我們吃的燒餅還薄,又有點像式墨西哥式的袋餅,可以打開夾入餡料一起吃。

兩道前菜都有濃濃的橄欖油味,烤甜椒切塊後放在烤盆裡面和香料、橄欖油一起烤熟。

茄子則是剁碎後跟香料或成泥在進烤箱烤。很多香料都吃不太出來,應該是拌入多種香料。

總之味道很好,配上餅剛剛好,倒是份量頗多,吃完前菜就覺得很飽。

主菜上了更是大驚喜,先不說couscous的口感有多驚人,光是那道tagine poulet就讓我們

讚歎好久。我對摩洛哥料理很陌生,所以不太明白摩洛哥人如何料理食材,不過這道雞肉真的是好吃,

很難得可以吃到雞胸肉這麼鮮嫩多汁,真的是烹調的剛剛好。羊肉的couscous也是味道濃郁,

羊肉也是新鮮好吃。



Carol因為趕著上飛機,加上我們也沒肚子可以吃甜點,所以並沒有機會嘗試摩洛哥冰淇淋,

只能下次了,倒是店員說裡面的工作人員全都是摩洛哥來的,他本身就是Casablanca人,

聽到Carol要飛十多個小時才能回到台灣,驚嚇不已。男人不斷說著:兩個小時半就飛到Casablanca了ㄟ...

聽的我好心動阿~

一定要找時間完成我的摩洛哥旅行計畫阿~



........................................................................................................



*Mimouza Moroccan Restaurant

21, West 12 Shopping Centre, Shepherds Bush Green, London W12 8PP

tel: 020 8743 2200

http://www.mimouza.tk



*特別注意喔,這間餐廳的地點站是在Central Line上的Shepherds Bush Green 喔!




倫敦好吃報--Da Mario



嚷嚷著要去吃Da Mario不知多少次了,每次總是過門而不入,

只要去Covent Garden就會特地繞過去看看,卻沒有一次有營業。

終於在Carol要回台灣的前一天,因為要找Carol妹要的彼得兔,

所以我們又跑去Covent Garden閒晃,本來買玩東西就要去買書辦正事,

但是找不到彼得兔,也是硬讓我們找到一間很妙的服飾店,試穿就搞了很久,

Carol帶走一件華麗的裙子後,我們又到Paul吃下午茶去了。



晚午茶後,因為去小逛了一下鞋店,心想離Da Mario不遠,就去瞧瞧有沒有開嚕。



Lucky us,今天總算有營業。

小小的Da Mario不算大,不過也有30人左右的大小吧。

服務生也不過三人,老闆、女服務生跟一位bartender。

其實這樣的小規模餐廳倫敦還真的越來越少吧,

大多數的餐廳因為觀光客多,至少都是50人座為單位起跳,

大餐廳也以連鎖餐飲較多,雖然品質有一定的水準但總覺得太制式話的經營,用餐的情緒也跟著單調。



這種貼近於家庭式的義式餐廳在義大利隨處可見,媽媽一定是廚師、老爸跟女兒負責點菜、送酒,

雖然沒有豪華的裝盤,但是水準絕對有一定的保證。



老實說,在英國還沒吃到覺得真的好吃的義大利麵,我總覺得是因為那時候在義大利吃的太好的報應,

很多標榜義大利口味回到台灣、或即使是英國品嚐都覺得食之無味、賣像更是慘不忍賭。



Da Mario就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吃,雖然我們點的不多,但是都還不錯。

那天我們點了一份蝦麵、四種起司麵疙瘩、炸的小牛肉跟大蒜麵包。

飲料有血腥馬麗、house red wine, vodka w/ soda.

飲料喝起都都很普通、即使是house wine也是。沒有特別的感覺,

倒是麵條煮的都剛剛好。蝦麵尤其讓我驚訝,沒想到居然真的留住蝦的味道。

這是很不容易吃到的,坊間很多海鮮麵只吃的到海鮮配料,在麵條的表現上卻很普通,

常常醬汁無法保有海鮮的鮮甜味道。

我曾經嚐過很好吃的蝦麵,就是在南義的卡不里島附近的某間餐廳。

那次點了一份蝦麵給弟弟吃,沒想到廚師用king prawn做出的蝦麵搭配寬麵條,

味道濃郁又香甜、被蝦膏染成紅橘色的麵條,不僅香氣逼人還十分有咬勁,

那一口吃到的感動與驚奇到現在都還很鮮明,然而即使之後我總是不間斷的希望能

再找到可以喚起味蕾回憶的蝦麵都讓我非常失望,即使再羅馬也沒能找尋到這麼好吃的麵。



Da Mario雖然不能媲美我嚐過的蝦麵,但是不可否認這道蝦麵真的好吃。

讓同樣也是義大利麵愛好的Carol贊不決口。

至於我點的四種起司麵疙瘩,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好吃。

很多台灣的義式餐廳不敢做麵疙瘩,雖然這是及普通的料理,

但卻考驗的廚師的功力。麵團要柔的好、夠柔軟卻還要有嚼勁,

我也忘了我什麼時候開始喜歡點麵疙瘩,不過現在上義大利餐館只要看到菜單上有這道菜

就會忍不住想點來試試。我得說我失望過不少次,不是吃到麵團過於柔軟(其實是爛爛的口感)

不然就是味道不對(起司的味道跟馬鈴薯的比例不對勁)。

Da Mario作的麵疙瘩真的好吃,口感剛剛好,雖然調味有點重,但是起司的味道很濃郁、

焗烤的部份也是恰到好處,老實說我很害怕一大塊的焗烤癱在食物上面,吃起來不僅口感過於厚重

味覺又嫌單調平乏。在台灣很多餐廳認為厚厚的焗烤就是純正的口味,其實並不然,多數的義式料理

在處理焗烤的麵條,並不會在食物上鋪上厚厚的起司,而是把焗烤作的濕一點。所以嚐起來,並不會

吃到厚厚的起司塊,而是奶奶、水水的起司。



另外一道小牛肉就沒有這麼出色,有點像式米蘭式炸豬排的做法,上面撲滿苦菜和番茄。

覺得苦菜沒有很新鮮、番茄也不夠熟,所以這道菜吃起來還真的有點乾。



一直到吃完才發現他們也有主廚特餐,可惜在點菜的時候沒發現。

到是有發現隔壁桌的人吃了特餐的鮪魚排跟燉飯,看起來也都很可口的樣子。



有機會來倫敦的朋友可以去試試了。



................................................................................................................



*Da Mario Ristorante Italiano



63 Endell Street, Covent Garden, London WC2H 9 AJ



tel: 020-7240 3632



*這是一間小費已經含在費用裡面。所以在結帳的時候要注意,老闆會先加服務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