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December 2009

2009 阿莫的十大事件

今年的最後一天,一個人在濕冷冷的宜蘭家中喝著紅豆湯窩在小沙發上取暖,心情準備著晚上趕回中部陪陪爸媽。宜蘭的小房子還留著上星期聖誕派對的歡樂氣息,唯一少的是家裡的糧食見底,冰箱空了,菜籃也空,只有酒箱滿滿的。希望,明年也會是一個把酒作樂的一年。


從2007年開始在年底記錄一整年的10大事件。這個剛養成的習慣,後來有幾位朋友也一同加入分享,今年也希望各位網友一起來記錄一下2009。


之一旅行


2009. 菲律賓 宿霧
2009年的年初我和K偷了一點時間去了宿霧渡假。那是一段完美的假期,也是兩人交往來第一次的純渡假。少了旅行那份拼命多了許多愜意。在無需追趕景點、追趕時間下、少了精心的計畫也無須懊惱無法完成計畫中的每件事情。幾天的時間全都窩在渡假村裡,比在台北還要放鬆的睡到自然醒,緩慢的吃著早餐,走到海灘晒太陽、在洋傘下閱讀。中午陽光太大,回房間睡個午覺,下午到海灘浮淺看熱帶魚。頂級的享受很容易寵壞也養大胃口,往後年年的旅行都想來個純渡假之行。


2009. 紐約
和母親、妹妹一同到紐約旅行是繼高中之後母女三人的英國旅行後,第一次三個人一起旅行。相隔好多年的旅行,母親跟妹妹一樣難搞,不過這趟意義非凡的旅行相信也在我們三人中留下極深刻的回憶。下一次的旅程不知道往何處去,不過很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之二 派對


今年的party很少,上半年的頂樓烤肉趴、下半年的聖誕晚餐。
不間斷的是來家裡吃飯搭伙的朋友,還有好朋友瑪姬常常從台北來宜蘭跟我聚餐。
新的一年依舊歡迎朋友常來家裡吃飯、喝酒。


之三 宜蘭


很幸運的找到這麼可愛的小透天。我又開始自己做很多菜、自己上菜場買菜。和K一起發覺宜蘭的美,在田野間和植物生活。和K相互照顧,雖然他依然忙著工作,我則給自己很大的空間思考未來。宜蘭的生活和其他城市不同,但我知道我慢慢的在建立屬於阿莫的生活。


之四 新副業


新的副業預計在新的一年陸續開張。為了新的副業,已經開始計畫新的學習。這個感覺很棒、有一件事情可以期待、有些目標讓自己動起來,很有活力,不過同樣地要先低調進行,等事情成熟後,在大聲跟朋友分享。


之五 新工作


年底開始有新的工作機會,雖然現在還沒完全明朗,但為自己開心有新的方向可以努力。衷心希望一切順利,年後順利開工。


之六 新方向


搬來宜蘭之後,許多想法有了轉機與調整。工作也好、人生也好,突然有時間可以仔細地檢視自己,連blog都搬家,再度開始書寫。認識新的部落格的朋友,伸展觸角。年底前決定的幾件事情,持續地在新的一年發展、進行。


之七 健康


09年不但把自己的胃搞成潰瘍,小病痛也不間斷。所幸身邊的人都還健康,父母與爺爺奶奶平安。K的奶奶得了癌症,高中同學的癌症也不見好轉是最令人心痛的事情。我還是學不好面對病痛的無常要如何放下。新的一年,還是希望身邊的親友都健康。


之八 高速公路


半年的每個週末幾乎都在公路上度過。宜蘭、台北。宜蘭、台中。宜蘭、彰化。宜蘭、台南。我和K開著老爺車,東南西北的奔跑,為了就是多一點時間陪陪家人。這是甜蜜的負擔,不過油錢真的也很可觀。


之九 淹水


八八水災讓可愛的南台灣滿目瘡痍,夏天的風颱也讓我可愛的宜蘭房子淹了大水。驚訝與驚恐的程度到現在想起來都心有餘悸,希望明年夏天能平安。


之十 朋友


2009年英國的朋友幾乎回來了,參加了婚禮、看著他們結婚生子,然後有機會大家就聚在一起想念英國。
2009年和事務所的朋友更加緊密,常常來家裡吃飯的那群羅漢腳(好民視的用法),個個都很貼心,不但把我準備的飯菜吃光光,還會邊吃邊稱讚,外加洗碗。
2009年認識很棒的網友,Echo和Christina,很佩服兩位朋友對生活完整的記錄分享與令人嚮往的人生經歷。
2009年感謝認識很久的密友至交,經常來宜蘭陪伴我。


以上是十大,但是還有一件事情要特別記錄。


我妹妹。


妹妹在八月去紐約唸書後,少了一個可以無時無刻說話的對象。我想家裡面的所有成員都對妹妹的留學有很多的改變。就像妹妹在手寫賀卡裡面說得,他的留學改變了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事情,但是親愛的妹妹,無須多解釋什麼,姊姊知道你一直都在,就像我一直都在你身邊。


happy new year, my friends and my loves。



Wednesday 30 December 2009

聖誕晚餐




在歐洲的那幾年,很習慣的接受西方聖誕節的過節傳統,K在11月會陪我去花市選一棵我們都滿意的聖誕樹,費好大一番力氣扛回家,把樹展開,把飾品一一掛上去,晚上看著燈泡一閃一滅,心裡就不自覺的開心。


樹搞定了,再來是決定菜單。英國人每到聖誕節倒數,各名廚、超市商家就處心積慮推出各種聖誕菜單,教你怎麼煮出最簡便、最豪華、最經濟的派對餐點。這時候英國人的瘋狂派對也開始進入倒數了,酒吧比平常擠了更多的人、餐廳永遠有來聚餐的人群。整個城市都在提醒人們,聖誕節了,還不快掏出銀子,撒錢過節。


我從來不喜歡在聖誕節上餐廳吃聖誕大餐,討厭沒有選擇彈性的制式套餐,但是我還是會期待跟朋友一起吃喝玩樂。於是,不上館子就只能自己下廚了。而阿莫下廚,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結束的,沒有來個整套的,哪能引起我動手的慾望。


今年的聖誕晚餐選在25號星期五晚上舉行,當天來了15位朋友一起享樂。有些沒有機會來宜蘭參加派對的朋友很想知道當天吃了什麼好東西,今天就來貼貼圖、公佈一下菜單,也祝福海內外的朋友們新年快樂。希望,未來的一年朋友們也有機會能來阿莫家作客。

更多的相片,請至這裡有更多相片










Tuesday 22 December 2009

冬至湯圓

我的外婆出生在大戶人家。八十年前的台灣,大戶人家的財產以山頭的數量來計。母親總是和我回憶,小時候的他跟著母親翻過好幾個山頭才能看到山腳下的宅院。宅院前有看不到盡頭的田地。身為女人與四個弟弟的大姊,外婆卻從沒享受過豐厚祖產的任何好處,年輕時跟著來家裡工作的長工私奔,和家裡脫離關係之後,人生即陷入無止盡的苦痛與辛勞。客家女人的勤儉、耿直與硬頸的個性在外婆的生命裡可得到最真實的應證。但是她也有許多溫柔的一面,雖然從話語中很少感受的到,但從從小吃的料理中就能感受身為母親、外婆的她,對她的親人有著許多的說不出口的愛。


客家鹹湯圓是從小到大冬至一定會吃的料理。閩南人的鹹湯圓放肉末,客家人先將香菇、三層肉、蘿蔔絲、蝦米一起炒過,放涼後捏入內餡。外婆的湯圓從浸泡糯米開始,前天會先洗米,泡水,然後將米磨成漿,用大石頭壓住去水,在放入攪拌機揉成柔軟的糯米團。小時候這些全都是手工製成,沒有一個製成是透過機器來完成,後來外婆年紀大了,幾次意外造成手斷了幾次,媽媽與阿姨與舅舅們添購了一台自動的磨米機與攪拌機,這些步驟才改用機器完成。


因為無業的狀態,也因為母親退休,今年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向外婆學學湯圓的技巧,於是相約到外婆家一起搓湯圓。起了大早在寒風中從彰化坐火車北上到竹南,小舅舅接我們到外婆家,準備就緒開始搓湯圓。


外婆的手腳俐落,雖然行動不方便但是動作依舊熟練。母親從小跟在外婆身邊卻沒有學到廚房的一點眉角,和我一樣搓起湯圓來一樣生疏。湯圓要搓得圓又大小一致還真是不容易。剛開始搓出來都是菱形,大小差異也大,比起印象中標準的圓滾滾的湯然,賣相真是不好。偷偷觀察外婆的手勢,又搓了幾個非常不完美的湯圓後,才漸漸抓到竅門。


我們先搓了煮甜湯用的小湯圓,紅的白的都有,冬至當天要拜拜用的。後來開始搓鹹湯圓。當日的午餐當然就是熱騰騰的現做鹹湯圓嚕。


親手做的手工味道跟店家賣的完全不一樣,糯米的軟度剛好,吃起來黏性夠又非常有彈性。那鍋湯,外婆用早上水煮雞肉的高湯配上親自炒的肉燥,香氣四溢,很難想像只需要這麼點食材就讓湯頭如此濃郁。這也是我特別喜愛客家菜餚,平凡的食材:一隻土雞、一棵冬瓜,一塊豬肉,卻能讓人完全投降。


明年來臨之前,和親人朋友一起吃個湯圓,相互取暖,彼此關懷吧!



Wednesday 16 December 2009

早安,花蓮--繃康肉圓

推門出了金湯達人立即就可感受到花蓮市區吹起陣陣微風,起初以為是不具威脅的涼風,沒想到吹了一陣還挺有寒意。趕忙上了車,車子離開熟悉的中山路後展開下一波的市區迷路之旅。我是一位方向感不好的人,不懂得怎麼分辨東南西北,不過卻非常會認路,大概是記性還可以,沿路的店家都能夠仔細的記住。不過,這樣的才藝只有在市區才能發揮所長,到了荒郊野外,可能也只能苦等救難隊來搭救。K總是細心耐心的教我如何辨別太陽與方位,成果至今還是一無所獲。


花蓮市區規劃挺有意思,有許多禁止左轉、或右轉、或單行的道路。通常這樣的道路計畫容易在大都市發現,小城市車流量相對較低,通常為了便民,只在幾處交通容易庸塞與流量較多的地方施行。也許是花蓮的觀光客真的太多,不這麼規劃,市區交通很容易癱瘓。撇除便民與疏導交通等因素,我個人倒是很單純的喜歡這種規劃。讓城市開車的時候提供不少行車樂趣,會因為部份限制而不得不換條路走,反而會有意料之外的美好邂逅。當然,如果遇到時間緊迫的時候,也免不了一邊開車一邊碎嘴一陣。


這一趟在花蓮市區迷路了多久我真的記不得了,只是把車還給K的時候,他訝異了問去了哪裡,油怎麼一轉眼就少了一格,害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實,車在中山路上周圍來回的繞,繞進了一台車身稍嫌勉強通行的小巷,轉了個彎鑽到了死巷,趕緊倒車出來,換條路走,不知怎麼地,居然又走回到中山路了。這樣來回的繞阿轉的,街景都深刻了,隔一天還能指揮K方向。不過前一天真是吃足了苦頭,又遇上好多單行道與禁止左右轉的標示,我又意氣用事地不願意走來時路,於是只能浪費油錢了。


這一轉不知自己怎麼就轉到了鐵軌下的涵洞,鑽過去居然發現這有趣的店家「繃康肉圓」。肉圓是彰化富有盛名的小吃中,最經典的傳統味,在台灣的小吃歷史裡面我想應該有其重要的地位。我喜歡彰化肉圓經過溫油炸後的粿皮Q彈的口感,包著香菇、調味後的肉角、豬絞肉與筍乾,配上獨門的甜醬料,我喜歡再搭配特製辣醬,香甜辣的口味,無論炙熱的西部炎夏正午或是冬季的陰冷傍晚,來上一份肉圓,是令人心滿意足的comfort food。


我曾在研究蒐集花蓮小吃美食地圖時讀過網路上分享花蓮肉圓的食記介紹,口味的描述當時沒有留下任何印象,只是對著可愛的名字印象深刻。沒想到店家真的就在繃康旁邊,樸實的小店,沒有遊客排隊令人卻步的景象,幾位帶著安全帽的中年人圍在攤位附近,似乎打算外帶,於是記下路名,打算接到K之後就先來吃個點心。


當然,到真正接到K之前,還是免不了在花蓮市內繞了好大一圈才找到考場所在地。


繃康肉圓的油溫沒有彰化肉圓的高,不過粿皮依舊存有Q彈的口感,吃過南部蒸的肉圓的朋友多數都吃不慣油炸方式的肉圓,不過從小吃慣油炸肉圓的我,第一次吃台南蝦仁肉圓完全無法接受蒸得黏呼呼的白色肉圓。這樣的心情往後在歐洲生活也遇過幾次,不外乎全發在中國餐廳內。見著洋人無論上什麼菜全都吸哩呼嚕的將醬油往裡面倒,炒麵是黑的、炒飯是黑的、豆腐是黑的、肉也是黑的,還心滿意足的頻頻點頭稱好,一鍋好菜全給這醬油壞了味道。不過,來自台南的K倒是對彰化的炸得有點「恰恰」、微焦的口感情有獨鍾,不過他的父母可就是死忠的南部胃了,總覺得油炸過的肉圓油膩、少了那麼點細緻的優雅。


繃康肉圓最令我印相深刻的部份是肉圓內餡的調味清淡,少了彰化肉圓固定內餡的香菇,多了很多筍片,吃起來相當清爽。K點了碗豬血湯,豬血新鮮,配上酸菜與韭菜,在起風的花蓮下午,來上一碗湯、一顆肉圓,暖了身體也滿足了胃。


我特地拍了些當時的相片,還沒機會整理。帶這幾天整理完後,再貼上來與各位朋友分享了。

Monday 14 December 2009

早安,花蓮--璞石咖啡

考試第二天一早,我與K火速的吃完民宿準備的早點,匆匆從投宿的吉安往花蓮市火車站接一早從宜蘭搭乘電車來花蓮考試的同事。週日早晨出來活動的花蓮人不多,連傳統或連鎖的平價早餐店都懶洋洋的,我們沒有花太多時間就接到同事,轉眼就來到考場。待考生入考場後,我又繼續開著車完成今日的行程。


今日決定到網路、咖啡界、藝文圈裡享有名氣的璞石咖啡。座落在民禮路上的璞石咖啡,恰好就在抽水站旁。從早營業到晚上,除了簡餐咖啡,樓上經營民宿、也弄了一個替代空間。去了時候樓梯間的牆上貼著蔡明亮的<<臉>>,店內熱絡的氣氛,和我當初想像的多了許多歡樂。一個上午來用早餐的人非常多,店內的服務生非常忙碌,不過仍舊非常好心的幫我安排一個角落不受打擾的位置。我拿出筆電,喝著咖啡,開始在鍵盤上敲打這兩天在花蓮旅行的記錄。


我點的拿鐵安全過關,不過,這也是很難失敗的飲料了。倒是得稱讚一下奶泡打得極好,喝完昨日的黑咖啡,我還真的有點想念綿密香氣十足的奶泡。雖然不是我偏愛的豆子,但也喝的出來品質優良。我很訝異這樣一間咖啡館生意真的非常好。從早餐到午餐時段完全呈現客滿的情況,還有好多人進門詢問是否有空位,也有好多人都事先訂位才來的。我實在無法想像去咖啡館喝咖啡得要事先預定的習慣,不過這璞石咖啡已經不是那麼樸實的專注在咖啡杯內,簡餐館、小餐廳才是真正經營的方向吧。於是,送上來的是一張印刷的自助點菜單,上面明白註明簡餐、飲料的費用,點完餐後在自行去櫃台結帳。我稍微留意了菜單上的明細,沒有太複雜的食物,也沒有太多驚喜。不過看看鄰桌餐桌上的食物與用餐人的表情,看得出來量給的大方,食物的口味應該也有一定的水準。


中午過後我點了一杯薄荷茶,配了一塊自製巧克力蛋糕。兩者味道都沒有令人驚嘆的效果,卻也不會吃了一口立刻皺起眉頭。多數的時間我還是專注在自己的寫作,閱讀網路文章。又這樣過了好久,多久我其實不太有印象了,只知道自己終於累了,停頓一下才發現下午茶的時間到了。我抬起頭原來咖啡廳內也只剩不到1/3的客人。也許對店家不是很好,但這似乎才是咖啡廳應該有的人口密度。


繼續我還是在自己的小角落,偶爾抬起頭看看四周,偶爾起身走到外面的洗手間。樸石咖非把洗手間放在主建築體外,還有個小花園,也看得到往二樓空間的樓梯。我沒有往上爬,不知道樓上是否就是民宿。現在想起來有些後悔,一切也得等到下次拜訪花蓮才有機會解開這個謎團。


璞石咖啡的時候一直在思考這間咖啡館有沒有值得特別紀念的小片段。自己不是很欣賞沒有特別感動就胡亂謅出一篇介紹文這類空洞的報導性文章,也提醒自己要避免自言自語的寫作。樸石雖然有台北城咖啡館少有的一派悠閒,但也沒讓我有有深度的體會。不過在離開之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或是也可以說是兩個,有了這麼可愛的小故事可以分享,不拿出來說嘴就枉費了這天時、地利、人和的安排。


如我剛剛所說,午茶的咖啡館步調緩慢許多,氣氛也更加安靜。不過還是有客人上門,只是大門被推開的頻率次數較少,我也因此更能專心在自己的事情,並暗自感到愉悅。一切都非常美好,蛋糕很香、薄荷茶順口,直到,突然有個女孩扯開喉嚨大喊,讓我立刻從自己的世界裡跳開。只聽到一個黝黑長髮編著長辮的女孩,應該穿著身綠色的衣服,拉著一位帶著墨鏡留著超短髮,頭型很圓的男人的手,以高分貝的尖叫聲失控的大喊著:


蔡導演,蔡導演,你是蔡導演嗎?
天阿,天阿,我好喜歡你的作品,天阿!
你真的是蔡導演嗎?你是蔡明亮導演嗎?
天阿,阿!阿!阿!我可以和你合照嗎,蔡導演?
拜託拜託,我真的好喜歡你!天阿,真的是蔡導演。
天阿,我太幸運了,可以嗎?蔡導演!天阿,天阿!


的確,是大名鼎鼎的蔡明亮,我確認無誤後也無暇觀察蔡導演的反應,畢竟這綠衣黑長辮的女孩太搶戲了。


蔡明亮應該是被這高分貝激動、高亢的舉動感到尷尬,畢竟全咖啡館內的人都睜著眼睛看著他們,那一刻我保證連在戶外庭院盪鞦韆的小情侶都注意到有場戲在咖啡館內開拍了。蔡明亮急忙哄著這女孩說:


妳不要吵,妳不要吵,妳不要吵。然後不忘問他有沒有看他的電影。


沒想到這個問句又再度激發起綠衣女子激昂的情緒,正她又準備開始扯嗓大喊,蔡明亮連忙制止她:


妳不要吵,妳不要吵、不要吵。


這個事情在蔡明亮發現我人在角落以看好戲的眼神關注他們的發展時,對著我說:「這人真是熱情!」,而劃下句點。我記得我有回報一個淡淡、禮貌的微笑。


後來離開咖啡館前,突然來了一個有感地震,那時候蔡導演在我身後的桌子與咖啡館的人閒聊。地震和緩下來之後,咖啡館的人向蔡明亮說他很幸運,讓他碰到了地震。而我對璞石咖啡回憶的最後片段就是以這地震老梗作為完結。











Sunday 13 December 2009

早安,花蓮--金湯達人咖啡館

陪考的兩日一早,我和K在投宿的民宿用過早餐後,都早早出門赴考。K準時在九點之前走進考場,而我則開了車在市區閒晃。


星期六的早上,花蓮的遊客還未出動,我想當地人也都還在家裡享受週末的美好,絲毫不急著出門。驅車前往松園別館的路途雖然短暫,但我也放慢車速,享受難得的陽光。別館內的松樹依舊是記憶般的獨樹一格,漫步在其中,俯瞰花蓮市容、遠跳遠方的海,因為天氣出奇的好,視線也變得開闊。別館的遊客甚少,大家互不干擾的在別館內自在參觀。剛好碰到一個展覽,入門兜了一圈,不是我喜歡的展,遂又繞了出來。最後選擇繞別館漫步一圈,拍了幾張照片留念,又上車回到市區。


民宿老闆前晚投宿時十分熱情的招呼我們,並也關心今日的行程,見我們無心觀光也沒有時間,聽我表達想要找間咖啡館待著,沒有毫不猶豫的推薦金湯達人。不過,民宿老闆也是見過世面,不輕易透露出極端的喜好,只是輕描淡寫的說著這間咖啡不錯,沒有過多的壓力。於是乎,我就依尋著老闆貼心準備的地圖,憑著自己不是很可靠的方向感,找到了位在花蓮市中山路上的這間咖啡館。


推門入內就能聞到咖啡香,果真是令人期待的好味道。服務生勤快的送上一壺香草水、遞上menu,大致翻閱瀏覽一番,果真是間認真的咖啡館。單品咖啡的選擇不少,從莊園級的豆子、有機栽培、到公平交易、自家烘焙的,很意外在花蓮市能夠找到如此用心的咖啡館,果真是深藏不露。menu上頭細心的解說各個品種的差異與特色,也標明了酸度、苦度,讓不是很懂豆子的人,如我,面對如此專業的menu也無須戒慎恐懼。於是一杯喝完大半日都能口齒留香的黑咖啡,我獨自一人愉悅的在咖啡廳的小角落,計畫著今年年度聖誕晚餐的菜單。


這是間繁忙的咖啡館,上午有許多來用早餐的家庭。父親看著報紙,母親親切的招呼小孩吃飯。也有情侶相約而來,各自選了幾本雜誌不發一語的各自沈溺在文字、圖片的小世界。也有上了年紀的伴侶,可能爺爺不懂咖啡、可能奶奶不知貝果為何物,熱切的討論一陣,面對點餐的服務生免不了再次詢問,躊躇了許久,點了一份各自都摸不著頭緒的飲料、餐點,不過結局都能皆大歡喜。我在咖啡館內停留了好長一段時間,陽光正好的上午我推門而入,起風的午後,我縮著著短衣的上身回到車上。這中間沒有做什麼偉大的事情,改變不了世界卻意義重大。過去這幾個月的生活即便獨處的時間很長,心底卻始終一股不確定的漂泊感站了一席地,有時似乎抓到了些感觸,卻稍縱即逝,強求不來的領悟,如等待果陀般的漫無終局。沒想到一百塊買來的咖啡時光居然給我好久不見的安定,也許是咖啡因的功效,久違的軟力量如同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輕輕柔柔的在腦中敲擊著。


在台灣其實不難找到此種個性的咖啡館。各個城市中至少都有這麼一位堅持販賣自家烘焙豆子的咖啡狂人,達人的封號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對咖啡的堅持與熱愛。這類咖啡館也通常有著相似的調性。譬如入門一定可以預期見到顏色較深的傢具擺設,接近核桃木的紅,桌椅設計不那麼輕巧、當然談不上現代感或時尚,卻有一種難得的厚實安分。咖啡杯絕對不會使用全白且乾淨、俐落的簡潔款式,不是帶金邊的骨瓷就是爬滿花草的英式古典鄉村風。單品咖啡隨杯附上的奶油球就偎在咖啡杯旁,少了美式咖飛全脂奶泡的綿密,卻多了一股懷舊。


昨日K關心我是否喜歡老闆推薦的咖啡館,聽完我的評價之後,他轉而問我咖啡店的氣氛、裝潢。我想了想,這麼回答他。這類咖啡館的感覺就像中年留著小中山鬍的男人,通常身形較瘦,內斂不多話。安靜的方式和留著滿臉鬍渣率性的男孩不同,後者可能藉此佯裝一種憂鬱的時尚感,前者多是真的經歷過一段痛苦,帶著傷痕的一種憂鬱。不過我相信K聽完還是認為我不過是在滿足自己對年紀大的男性的幻想。


金湯達人咖啡的體驗我很滿意,咖啡館還有戶外庭院,不少家庭也選擇在陽光下用餐。這類複合式的咖啡館在花蓮很常見,也許單賣咖啡還是太過於天馬行空式的咖啡夢,兼賣餐點、兼做民宿也是無奈的現實考量。我沒有嚐過這邊的料理,不便發表感想,倒是其他來店內的客人多是用餐,反而很少單點咖啡享受的。


下次再回到花蓮的懷舊之旅,又這麼多了一個停留的點。







Saturday 12 December 2009

早安,花蓮--戴記扁食與海埔蚵仔煎

距離上一次到花蓮算算也將近一年的時間。去年冬天,我和K從中部老家一路往南,在台南停留一晚,盡興的吃喝懷念許久的小吃美食,帶著飽腹的滿足驅車往南橫走,上山、下山,一路往東,在台東知本老爺休息一夜,隔天再一路往北,目的地是宜蘭。一年過了,夏天幾個颱風重創南台灣,直至目前南橫依舊滿目瘡痍,要回復昔日的美景似乎是不太可能了,連最基本的通行都遙遙無期。想想滅村的災民、想想被迫遷村的存活者,想想那些依靠觀光生存的人民,想想自己在南橫美景前的深深感動,這些似近乎遠的回憶,唏噓傷感。


這一年我們各自忙於生活、工作,即便花蓮、宜蘭的距離比起台中已縮短了不少,但都苦無機會再次拜訪這個我們非常喜愛的東部城市。K因為年度的證照考試考場選擇有彈性,加上去年在花蓮考場應試的事務所同事大力推薦,於是年中報名的時候就盤算著要是能同行,我還能夠到花蓮散散心,似乎挺好。這麼單純的念頭就促成三天兩夜的花蓮悠閒、放鬆之旅。


就旅遊層面來說,花蓮可稱是十分討喜的一個城市。旅人從花蓮火車站躍下太魯閣號,一抬頭就可以看到連綿雄偉的山脈狀闊的矗立眼前、霸氣的展延在視覺之中。更不用說許多熱門的國際觀光景點、傳統美食吸引國內外的遊客,拜訪的旅客絡繹不絕。花蓮特有且深厚的觀光文化資源實在是無可取代,就連藝術家蔡國強看了太魯閣的美景都能爆破出他心中留有對太魯閣景致的震撼。於是在市區驅車蹓躂之時,不時都可以在各個角落發現遊覽車的蹤影也無需驚訝、幾個網路上火紅的小吃名店需要長時間的排隊等候也得多些耐心。我其實對這些都不太在意,既然此次的旅行沒有特定的目的,一間咖啡館、一杯莊園級的咖啡、一張角落的桌椅,就能提供我半天的悠閒,我心滿意足又心懷感激。這就不得不小抱怨,宜蘭除了投靠美式連鎖咖啡店,很難找到一間合我脾氣的咖啡廳。花蓮就不同了,不止一間,還比比皆是,讓我出發之前猶豫許久,不知從何下下手。


移居宜蘭這幾個月來,老實說除了甘美、質樸的田野擄獲我心,宜蘭的飲食文化至今都覺得無福消受。喜愛勾芡汁的宜蘭經典傳統菜,如肉羹、西滷肉都是我的飲食習慣上較少接觸與偏好的做法。花蓮的小吃則較為注重食材原有的口感與終於原味,調味上與宜蘭菜相比也較為清淡,加上花蓮現在有許多農友致力於無毒農、漁業的經營與推動,很多轉型的休閒觀光農漁場栽養的產品品質好又安全,漸漸也成為花蓮旅行飲食方面的新趨勢。


星期五下午從宜蘭出發,一路走蘇花公路往南緩慢前進。倒不是為了要欣賞沿路風光,實際上蘇花公路也因為夏季風災的摧殘打得柔腸寸斷,雖然目前大部分都搶通,還是有好幾處的修復工程持續進行中,途中幾處單線同行的路段加上週末流量較多的車流影響,走起來並不是十分順暢。好在,沿途的風景還是不著力氣的讓人心情愉悅,迂迴的路徑帶來些許的不適總有辦法被美景給妥善的安撫。


花蓮第一站還是回味了想念許久的戴記扁食。花蓮的扁食遠近馳名,全國各地都能看到高舉著花蓮液香扁食的招牌熱切招呼著,不過這些連鎖加盟的扁食館,當然沒有產地手作那份家傳的堅持細緻與溫柔。我偏愛這類桿的皮薄又大張的扁食而不那麼鍾情餡料多但皮小張的餛飩原因也就在於扁食之於我,是溫柔的食物。柔軟的麵皮在舌尖纏綿的滑動,在喉頭輕盈的彈跳,讓人回味無窮。餛飩與扁食雖然只是同義不同詞的稱法,一般來說做法的習慣上好像餛飩和皮的比例較為接近,視覺效果上則較為結實。扁食不同,像極了修長的女子輕甩著飄逸的袖口,甚是優雅。戴記的扁食像是清秀脫俗的女子。新鮮剛煮熟的扁食一上桌,白熱的蒸氣伴著湯頭的清香,撲鼻而來。白皙柔軟的扁食皮在清澈可見碗底的湯汁中靜靜的隨著湯勺的撥動緩緩的勾阿勾的,這般溫柔,誰又能抗拒的了?只要淺嚐一口就能吃出肉質的鮮美與比例拿捏的精準,三代傳承的手藝與堅持滿口都是感動與佩服。


花蓮的扁食店競爭與台北的牛肉麵大戰雷同,都是A級戰區,兵家必爭之地,出名的扁食店就不止三間。加上台灣島國的民情很常發生店家們爭奪正名的保衛拉鋸戰的局面,只要稍有名氣的小吃館幾乎都上演過「誰是正宗」的戲碼。旅客當然是霧裡看花,越看越花。正宗字號的,週末假日就大牌長龍;爭不到正宗字號的,吸引不了非得認主歸宗的旅客,就改口說宣稱最受當地人歡迎。我自己也曾經外帶另外一間也頗受大眾喜愛的扁食店,口味上也沒得挑替的。不過,小吃我在意的還是做食人那份堅持與傳遞給人的感動,戴記使用瓷碗、不使用免洗湯勺,這個部份就很對我的脾氣。店家間的恩恩怨怨,不過是茶餘飯後的八卦。為了多賺一點方便、使用免洗碗筷,貪圖快速的消費方式,那不就少了台灣小吃那份別緻的氣味。


戴記扁食是此行的第一站,兩人各自嗑完滿滿一整碗的扁食後,沿著中華路漫步往懷念中的楊子萱愛玉前進。位在自由路上的楊子萱緊臨著每逢假日必人滿為患的海埔蚵仔煎。恰巧週五的晚間遊客莫名的稀少,K提議不如就點一個分食,吃個應景。我從善如流,找了位子坐下,看著師父賣力的在大圓鍋上專心地煎著滿滿的粉煎。蚵仔煎是我從小就喜愛的小吃,來自彰化的我對蚵仔煎沒有太多憧憬,這個在西部很普遍的小吃,在彰化要找到新鮮、好吃的店家並非難事。不過在台北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西部產蚵,品種也多,有的精瘦味道濃郁,有的肥美碩大。只要粉的比例拿捏好,蚵仔新鮮,配上獨門甜醬料,就能夠吸引客人紛紛上門。頭次來花蓮時就聽yi提起海埔蚵仔煎的盛名,那次的行程安排不巧遇到海埔蚵仔煎公休,錯失品嚐的機會。久聞這瘋狂排隊人潮的美食盛名,這次難得的不用排隊等候,肚子還有點空間,我也好奇這海埔蚵仔煎的口味與西部的味道有何不同。


小老闆很熟練的招呼客人,繁忙之中以極有效率的問談、確認登記了每個客人點的份數。生意好果真也是需要一些管理的技巧,才有辦法應付龐大的訂單。負責煎的阿桑看來應該是小老闆的母親,同樣也是熟練的技巧,一定的韻律處理著高溫的鐵板。我覺得蚵仔煎一直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發明。這種軟中帶Q的口感單吃不僅食不知味,加上熟透的芡粉無色,火候沒掌握好,一不小心就焦了一片,不僅觸景傷情還壞了食慾。然而一旦配上蚵仔的濃郁,撒上幾片綠葉、最後淋上一瓢粉紅色的醬汁,稍早煎焦的部份反而增添了視覺上的顏色享受,又提供了另外一番口感。我甚至覺得蚵仔煎的食材要是全都分開來看,其實個個登不了廳堂。不是顏色無趣、就是味道不容易被接受,攪和在一起卻又頗具姿色,淺嚐之後就口齒留香,對了味就戒不了了。


海埔蚵仔煎的美味比起台北夜市裡頭的粉煎自是有一番工夫。不過值不值得花上近一小時的等待就見仁見智了。這味道不比我在彰化習慣吃的店差,但也沒有出乎意料驚喜的好。一個是毫無名氣的店家,一是被列為來花蓮不得不吃的推薦美食,這其中的道理就待個人領悟。


不過能在飯後品嚐到楊子萱手工檸檬愛玉,真是最純粹的幸福。







Thursday 10 December 2009

Bodegas Esmeralda Malambo Shiraz Malbec 2008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未成年者請勿飲酒

妹妹還在酒商工作之時,受她推薦第一次接觸阿根廷的Malbec。這種需要生長在炙熱陽光下的葡萄品種,比起Cabernet Sauvignon 更享受陽光的曝曬,因而也不難想像在熱情的阿根廷火紅豔陽下釀出的紅酒會是什麼味道了。


多數人喜愛Malbec應是鍾情於那股成熟李子果香(plum)與架構完整(robust)的單寧吧!我個人倒是覺得阿根廷的酒擺脫舊世界的繁文縟節,活潑率性卻又風情萬種的味覺享受最讓我驚艷。加上新世界的酒在台灣的價格似乎年年有攀升的趨勢,尤其是紐澳的紅白酒簡直高到不像話了。能夠在有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買到好酒一支,又能從中獲得甚至是千元以上酒都缺乏的品味樂趣,那已經不是超值的心態可以形容了。


這次在酒專老闆的推薦下,以不到300元的價格買了這支Shiraz混Malbec的餐酒。這位熱情好客的酒專女老闆,個頭嬌小,當日見面第一印象就能從她率性的休閒打扮、俐落的齊耳短髮以及微笑時黑色的膠框眼鏡後面瞇成一線的眼神中感到無比的親切,接觸後果真人也非常樂意的分享飲酒經驗與聆聽我們的需求。以我這非常入門級的酒鬼,連初階的層級都無法達到,要請人推薦酒有時候也因為自己有下的預算之下,台北許多知名進口酒商通鋪也只能入門逛逛、開個眼界。台北人喜愛喝莊園級的頂級酒是出了名的瘋狂,我倒也不會對此嗤之以鼻,如果今日我也有那個財力,誰不想過過小布爾喬亞式的上流生活。不過,在無業吃老本(頗薄的一本)的狀態下,走過服飾店可以壓抑入門採購的慾望,櫥窗內的人台與我眼神交流、揮手妖嬌的招呼我都能視而不見,但口腹之慾我可真的忍不下。菜場內的阿姨說今日的櫻桃番茄味道正好,說這土雞正新鮮、說這海鮮最肥美,我總是掂了掂蟹、拿起瓜果聞了聞,然後通通都扔進菜籃裡。買酒的時候心情也是這樣,面對琳琅滿目的酒標酒瓶,我總是有耐心一瓶瓶拿起來仔細閱讀,遇到陌生的酒就拍照回家上網找資料,看到評價不錯的酒都想買回來開瓶試試。


喝酒的人有此一說,價位高的酒,不易有驚喜感,不至於有太多失望,保守、安全。價位低的酒,很容易失敗、有差強人意的的表現就應該滿足,不過最能感受中樂透般的驚喜。


這番道理拿來說明昨晚開瓶的Bodegas Esmeralda Malambo Shiraz Malbec 2008非常貼切。酒專女老闆小葉說,給它充裕的時間,給它多點耐心,從開瓶到結束保證會有非常有趣的經驗。果真,這支混Shiraz的Malbec開瓶後撲鼻的濃郁成熟李子香會讓人忍不住想要立刻喝上一口,不過這心急的代價是喝起來酒體非常緊閉,霸王硬上弓的勉強很令人挫敗。給它個十分鐘,不是搖動杯子加速醒的成效,再嚐一口有漸漸柔軟的和善。不過口味尚未完全展開,依舊是Malbec的特色主導,微弱的Shiraz可以隱約感覺到。由於相較Malbec我更喜歡Shiraz的味道,因而我還是很期待小葉說得,酒完全醒來後,即便放了三天都還非常好喝,而且滿滿都是Shiraz的口感喔!


不過這支酒被六人瓜分,哪能留到這麼多天,約莫一小時左右就輕鬆解決。我特地留了一點繼續放在杯中,整理完廚房、一番洗刷過後又是兩個小時,才非常不捨得的將最後一口喝掉。那最後一口真的感覺到醒酒後的美味,Shiraz的微辛辣、果香依舊豐富,更加圓潤的口感。雖說這支酒體稍嫌單薄,不是我一向偏愛的full bodied,但是以不到300元的價位來評分,我覺得也無須苛求。況且,光是能夠撐上三小時且還有越來越好的跡象,我個人是十分滿意。唯獨我很計較的開瓶酒精味依舊存在,雖然沒有太過濃烈,但也是讓人覺得不舒服。這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serve的溫度不對,難不成真得要買支溫度計嗎?


Bodegas Esmeralda Malambo Shiraz Malbec 2008
瓶身找不到酒精濃度標示
價位:經銷商價格不到300,在家樂福有看到賣超過350
個人評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未成年者請勿飲酒

Sunday 6 December 2009

南歐氣泡酒:Cocchi Asti VS. Gazela Vinho Verde

阿莫有些要不得也改不了的個性。生平好大喜功,凡小事不做,事情也絕不做小。加上口沒遮攔、水性楊花,沒有憋不住的話,對人也沒有藏不住的喜惡。K的同事個個成熟內斂,遇到我這番婆,往往都自願性的不戰而敗,速速舉白旗投降。阿莫另一個致命缺點,見酒就鳳心大悅,眉開眼笑,而K的幾位同事深暗此道,果然是在社會上走跳多年,來家裡喫飯不忘帶瓶酒來討我歡喜。


上個開完票的週末晚上,K的同事一群五六人擠在溫馨的小客廳內,不聊政治,細細談著近來身邊的事件。國榮路一衖偶爾當民宿接待遠來拜訪的友人,多數時日則充當小酒館、小茶館,給不喝酒的朋友上茶,不喫茶的朋友上酒,小菜、小點隨意招待。當天開了兩支氣泡酒,都是K的同事貢獻的。這兩位朋友,也是阿莫餐桌的常客。某日問起我喜歡喝什麼酒,我一聽笑的花枝亂顫,不知分寸的說了紅的白的都好,香檳更是好。我說這同人說喜愛喝香檳,就跟上日本料理店嚷嚷著喜愛喫鮪魚肚是一樣的心態,失禮又不可取。好在,同事們宅心仁厚,不與我計較,下次來作客也都特地帶了氣泡酒給我。


當天開瓶的兩支氣泡酒,恰巧都來自南歐。一支是頗為常見的義大利Cocchi Asti,另外一支則是葡萄亞產的Gazela Vinho Verde。


先從Asti談起。Asti這個位於義大利西北方的小城市,以出產義大利式的甜氣泡酒(Spumante)聞名。另外一種較不甜的義大利氣泡酒也同樣廣為人知的則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Prosecco,產地則是以威尼斯為首府的Veneto區。A這個義大利法定產區(DOCG)的氣泡酒,由moscato【義大利種】(muscat【法國種】)這個葡萄品種釀出。moscato特色即是以香甜的口感與葡萄果香聞名,加上酒精濃度比起香檳相對的低,因而很受女性的喜愛。不過一直以來我都喜愛偏澀(dry)較不甜的紅白酒,天性甜美的Asti幾乎沒有在我的餐桌上出現。雖然久聞其名,也苦無嚐鮮機會。這次剛好K同事帶來,不然不知道何時才能和Asti結緣。


雖然是平價的氣泡酒卻沒有捨棄傳統氣泡酒以橡木塞瓶裝的方法深得我心。喝氣泡酒不正是滿心期待開瓶時橡木瓶塞緩緩彈出那聲歡愉悅耳嗎?少了清脆的開瓶,氣氛就少了那麼一點,那和喝碳酸飲料就沒什麼分別了。開瓶之後立即可以聞到甜美的葡萄味,氣味討喜,很難拒絕。顏色漂亮,金黃色帶著不斷往上冒得泡泡。喝了第一口,果真如預期中的甜、倒是酒味完全感覺不出來,有喝葡萄汽水的感覺。較接近手工感的葡萄汽水,不過和超市鋁罐裝的葡萄汽水還是有天壤之別。當然泡泡沒有香檳細緻也是意料之事,談不上餘韻,是一款我個人覺得不可能會被極度討厭的酒款,如果真不喜歡,也能當是高級碳酸葡萄汽水,一樣賓主盡歡、皆大歡喜。不過,當天冰在冰箱的時間不夠長,放在冰桶內也沒有乖乖擺上20分鐘,總覺得不夠冰涼,讓甜膩的味道都跑出來了。如果冰鎮的時間拿捏好,我想平時不嗜甜酒的我應該會更喜歡。


當晚第二支是葡萄牙的氣泡酒。我對葡萄牙的紅白酒沒有太多接觸,非常陌生,倒是波特酒很喜歡,這支氣泡酒相對Asti,讓我十分好奇。特地上網做了點功課,才知道原來Vinho Verde其有所指。葡萄牙文字面意義是綠色的葡萄酒,然而此酒取為Vinho Verde實為口感新鮮、酒齡年輕之意,倒不是用來形容酒色偏綠。實際上,酒體的顏色清澈,乍看之下的確看不出明顯的色澤。同樣的酒精濃度偏低,雖然較上一支Cocchi Asti高了2%,不過還算是身體很容易就能承擔的濃度。這支酒沒有Cocchi Asti那般甜,氣泡無論質量也更加薄弱,由於香味明顯不足,喝起來倒像是碳酸水。我認為這是因為類似的年輕酒其實裝瓶一年內是最佳飲用期,而這支2008年裝瓶的酒,應該也和薄酒萊新酒有著同樣的限制,無論香氣、口感我都覺得表現不佳。另外,在美國能夠以美金六塊錢的售價買下的平價酒款,在台灣量販店的價格印象中是三百多塊,相信大家能夠自行判斷是否值得購買。


Cocchi Asti Giulio Cocchi Spumanti s.r.l.
7%
價位:台灣costco代理,印象中三百出頭
個人評分:******


Gazela Vinho Verde 2008
9%
價位:家樂福有賣,印象中快四百塊
個人評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未成年者請勿飲酒




Thursday 3 December 2009

Jacob's Creek Merlot Vintage 2007

邀請K事務所的同事來家裡吃泰國菜,飯後大家在小客廳坐在地毯上打算喝茶聊天,相互取暖。今日的宜蘭氣溫又掉了一點,磨石子的地板縫內傳來絲絲寒意。原以為香辣的泰式口味可以暖和大家身體,沒想到酸辣的確開了胃口,大夥嗑了一大盤涼拌青木瓜絲沙拉(som tum/som tam)、綠咖哩雞肉、紅咖哩炒石蟹,炒高麗菜,還有一鍋酸辣海鮮湯。特地買來泰搭配今日晚餐的泰國香米也頗受好評,增加許多烹飪泰國料理的信心,多次習作之後也較能理解泰式料理的邏輯,不過習作過程還是有不少疑問。網路相傳、列舉的做法不勝枚舉、雖是大同但差異也不少,似乎找本食譜仔細鑽研較能理解。目前的口味嚐起來較接近泰式小吃店的家常味道,我發現連椰奶的品牌都會影響口味,要做出細緻的口感,看來還得下一番工夫。


不過今日不談料理,還是先來記錄今晚開的酒吧。


沒拿來佐餐的merlot其實也是一時興起開瓶請朋友同飲,另外準備brie搭配果香濃郁的merlot,當作飯後甜點,想想,還真有在歐洲吃飯的調調。這瓶jacob's creek 開瓶時不太順手,費了一點力氣,不知道為什麼瓶塞特別緊,用力還非常吃力。因為有過開瓶失利不當而將瓶口拉破的陰影,我記得當時開瓶時還真的有小緊張,深怕舊事重演。好在後來緩緩的還是能將軟木塞拉開。


開瓶後的香味十分好,非常討喜的梅子與黑梅味道,果香濃郁,不難想像是國人喜愛的酒。入口之後橡木桶的味道頗重,雖然單寧較圓潤,但個人覺得後段非常無力。印象中購買價格不到300元,以這樣的價位與味道,我認為還是很適合輕鬆的朋友聚會飲用。多人一起喝更好,加快開瓶後的飲用速度,可以讓人停留在這支酒的好印象,而不至於曝露其短。雖然剛開瓶撲鼻的成熟果香無異議的十分討好,卻也擋不了約莫不到半小時的光景就開始走味的窘境,另外還隱藏不了嗆出的沈重橡木桶味。雖然佐餐或單飲皆可,但這支merlot酒體較單薄,以我的飲食習慣可能有點強人所難。但是單飲搭配一點輕食,應該會廣受好評。


印象中來自澳洲的jacob's creek在英國各大超市、各小corner shops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以前在manchester唸書時,每次去hao家聚餐一定會經過的corner shop裡一定找的到這個品牌的紅白酒。在英國的價位低廉,印象中三鎊還是五鎊就能毫無負擔的輕鬆帶走,不過英國很多酒都是嚇人的便宜,我想多數歐洲國家皆是如此,折合台幣不到300元又表現好的酒比比皆是,況且當時英鎊匯率可是近幾年來的高點呢!不知不覺又感嘆起當年快樂喝酒的年代,果真是美好的時光總令人難忘阿!


目前在國內量販店、超商也非常容易取得,只是價錢差別頗大。除了merlot之外,這個澳洲大酒廠也推出多種酒款。上個星期我和朋友喝了chardonnay vintage 2008,一樣是討喜的水果香氣帶著木桶,一樣是無奈的後繼無力。


2007 Jacbo's Creek Merlot Vintage
13.5%
售價:量販店促銷價,印象中不到300元
個人評分:******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未成年者請勿飲酒




Wednesday 2 December 2009

居家行程

國榮路一衖在濃厚秋意的十一月底之際初次開張,首次接待住宿房客遠從溫暖的大肚山坡而來。一度認為被臨時通知要開會的久美子小姐會因故取消行程,卻意外地在週日的下午在msn上接到打算立即出發的訊息,非常開心。女主人懷著期待愉悅的心情立即投入招待茶點scone的製作,待scone烤完後,馬上張羅晚餐。

久美子小姐有表明,因為許久未和生人交談,此次行程以放鬆為主,且宜蘭行的目的就是來阿莫家。於是三天兩夜的行程,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待在家裡,不停的說話、喝茶、吃飯。從白天說到天黑,天黑說到天亮;從家裡說到菜場,菜場說到賣場。在廚房一起做飯聊天,到溫泉浴池一起洗澡聊天,好不暢快。

久美子小姐來訪的時間正好,無雨的宜蘭秋季雖已經可以感受到明顯寒意,溫泉正好可以洗來滿身暖活。週二送貴賓坐車的時候,心中也覺得可惜,又是一天適合洗溫泉的日子吶!殊不知久美子小姐回程的路上也想著相同的事情呢。


民宿初次開張,如有招待還請多多包涵。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再次和久美子小姐一同在市場挖寶,在溫泉池邊分享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