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7 March 2008

Musee d'Orsay



零六年六月的奧賽美術館。



我還記得我們繞過半個右岸,被烈日晒得頭昏眼花,

幾乎要中暑的時候終於走到了這幢巨大的建築物前。

原本是車站的建築體在萬國博覽會後改成博物館,

裡頭以現代派的作品最為精彩。我們捨棄羅浮宮裡頭

的珍寶,(當然也是因為不想在烈日下排隊....)

決定把時間都浪費在奧賽美術館裡頭。



所以我們看梵谷、看米勒,看竇加,順便在羅丹

的雕塑展區蹓躂一陣。

































接近傍晚的時候旅客越來越少,可以很輕鬆的看展看畫看作品。

這時候不會聽到太多遊客嬉戲的聲音,那些跟團來的日本人都趕場去了,

穿西裝的中國人也都走得差不多了,來校外教學的巴黎學生,也吵鬧地

離開了,只有一些奇裝異服地巴黎人,可能趁下午的休息空檔來走一走,

可能是歐洲其他國家的遊客,可能是藝術系的學生,或是向我們這樣

對巴黎慾望、要求不高的隨性旅客,有看當作賺到,沒看也不會覺得

特別遺憾,所以可以彈性的依照自己的步伐,選擇作品,閱讀。



所以離開奧賽之後,我們先在門口看幾位技藝高超的直排輪好手(腳?)

表演花式直排輪,然後鑽近左岸的巷子裡頭繼續當天的徒步行程。












Tuesday, 11 March 2008

Casa Olympe in Paris


Eva來回台美的機票里程數讓她獲得免費巴黎來回機票一張,
沒錯,是親愛的你沒看錯,的確是巴黎來回喔~
真是比起香港來回要誘人許多。
不過,對於我們這種連香港來回都累積不到了人來說,
只要能飛離寶島,去哪都好吧!

Eva這幾天頻頻暗示巴黎的遊記能供參考文的太少,
今日先是打迷糊仗得問起我晚上的時間都怎麼消磨,
得到我不怎麼有趣、或是有意義的答案後,立刻搬出
友情無價來要脅我動工。

這真是有點為難了,想想那年六月的巴黎離現在的生活
都已經好遠了。能寫出有趣、引人入勝的文字,我真是
一點也沒把握。

寫巴黎很難的阿!她已經如此美好的存在每個人的想像中。

我寫得乾淨、簡潔,要如何搭配巴黎電影中香頌女伶那
交纏、激昂的愛戀。我寫下瑣碎、片段,還有每個過程,
而眼前的女郎一手刁著煙,瞇著眼睛打量著我,每個吞雲吐霧
的瞬間,記錄還沒完全就煙消雲散,化在空氣中。

從何開始?

我找回之前的片段,原來當初的記錄斷在倫敦搬家那段時間。
我找回在巴黎所留下的相片記錄,我慢慢讀著當初寫的筆記,
我讀著潦草的字跡,一遍又一遍,凱先生替我整理的相片。
蒙馬特、塞納河、奧賽美術館、龐畢度........

還有,廣場前的鴿子、聖母院前面的人潮,角落邊的冰淇淋,
小雜貨店裡頭買下的甜桃,香燭店的精油蠟燭,騎腳踏車的少年,
地鐵站中相互追逐的黑人....,

還有,踏入法國的北車站的第一道陽光,我拉著行李前進,凱叫住我
回頭,我們拍下的第一張記錄的那個瞬間。

接下來,從何開始呢?


Casa Olympe, Paris

48 rue St-Georges, 9th


這間由女主廚Dominique Versini (aka Olympe) 所主持的小巧餐館,
離我們當晚住的旅館不遠,對於第一天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選擇
離住的地方較近的餐館相比之下是輕鬆愉快許多。晚餐後,還可以在附近
的巷弄中漫步回旅館,這樣悠閒的情調可不是每次旅行都有。雖然,出發前
我總是會印出、寫下許多餐廳、小酒館等資料,但是我總是儘量避免為了要吃
某一間餐廳而大老遠的離開計畫的行程,專程去吃的誘因一定要夠強烈,
也許是評價如有錢可揮霍的米其淋星星,或是季節特色或當地特產的餐點,
如松露(當然這因地而有所不同),再不然就得等到景點全都走光了,沒地方去了,
那,就去吃飯吧!

雖然我告誡自己要避免,不過我的旅行,總還是纏繞著這些美食在打轉著。
連我都不記得,但是卻深深懷疑,那天晚上旅館選在拉丁區不遠的地方
應該就是為了這些經濟卻又精美的小酒館吧!

在巴黎即便不愁沒地方可吃飯,但是吃到over-priced的餐點卻時有所聞,
雖然定價過高的標準見仁見智,但是花了大把銀兩又吃不到好吃的餐點,
真是旅行最掃興的一件事了。在巴黎這般大城市,更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畢竟觀光客的生意太好賺了,在難吃的食物都還是有人願意消費。
熱鬧的景點附近的餐廳生意特別好,卻也最容易吃到品質良莠不齊,
差強人意的食物。這間Casa Olympe則是在St. Georges巷弄中的一間小餐館。


這樣規模的小餐館,很接近我心中的法式用餐經驗。
桌子擠得很,側身都還嫌窄呢,一轉頭很容易就與其他用餐的客人
四目相接,躲也躲不掉。帶出門的大包包還得費力的藏在桌子下面。
不過,這一切都不影響餐廳的各項水準。我們還是會被服務周到的
服務生問候,就算外場只有兩位男服務生要應付滿桌的情況,
桌面上洗得雪白的桌巾、擦得閃亮的刀叉與酒杯都顯得朝氣滿滿。

當然,還有平易近人的帳單。




當天晚上我們點了langoustine soup和calf's tongue。
Langoustine是在歐洲大西洋產的小龍蝦。肉質比一般龍蝦(lobster)
還有細緻、優雅。我在英國的市集買來煮過,就愛上了。這小龍蝦
身價可比大龍蝦嚇人,不需要太複雜的料理方式,就可以吃出食材美味之處。
我選得小龍蝦加了許多香料一起熬煮,我猜想龍蝦頭與殼都被丟進去一起
熬煮了,所以蝦湯很濃郁,有一點接近南法魚湯的料理方式。特別的地方是
湯的中間放了一顆口感接近蒸蛋般綿密的蛋,蛋和湯同時入口,滑順又濃郁的
味道,比起吃蟹膏、蝦膏真是有過之而不及。



另外一道前菜是燉小牛舌。這道菜加了帶有八角味道的Fennel茴香。
舌頭燉得爛配上處理過偏酸得茴香,很是順口。原本預期會是濃郁的
料理,卻異常清爽,拿來當前菜很是剛好。



我們的兩道主菜分別是紅目鰱與鴨胸。
稍微煎過得紅目鰱配上番茄底的醬汁,很輕柔的一道菜。
也許比不上鴨胸帶給人華麗、豐厚的感覺,卻很適合六月
悶熱的巴黎。


鴨胸的處理方式沒有什麼特別,不過好吃的鴨胸真的不需要過份的處理。
鮮嫩多汁、粉紅色的肉質中間還帶點血,工夫火候真的吃了好感動。
我特別喜歡鴨胸旁邊的小穀子,有些松子、含有雜糧的穀類,Q軟的嚼勁,
配上鴨胸的醬汁,讓人一口接一口。


套餐的甜點也很不錯,自製手工的rasberry sorbet還有熱過的櫻桃,
剛好緩和主餐的油膩與厚重。唯一可惜的地方是餐廳的調味有點重,
加上酒單不夠豐富,能選擇不是很多。

不過一個簡單的晚餐,實在不需要要求太多。

至少我身邊看來都是輕鬆赴宴的朋友,好吃的料理,沒有壓力的一杯酒,
不正是解脫一天疲憊的最好方式嗎?


Place Vendôme and Jean Paul Hévin

在巴黎的第二天,天氣依舊美好。

夏季的歐洲日照時間相對長一些,

即使稍微晚一點出門也不會因為稍縱即逝

的陽光而感到內疚。



在倫敦COVENT GARDEN的旅遊書局翻了幾本

巴黎旅遊書,那些介紹景點的工具書這次考慮的時候

都被我先擺回書架上去了。巴黎對我們不是這麼陌生,

走馬看花的在各大景點駐足的方式也不是如此必要與迫切,

我挑了一本巴黎漫步的推薦書,書上規劃出十幾條漫步

的推薦路線。每條路線長短不一,有些數十分鐘就可以完成。

部分則得花上數個鐘頭,當然漫步人可以自行調整行走的

速度,也許中間還有不得不停下來的原因,巴黎精美的小店

正開張,酥脆的可頌也許正出爐,迎面走來的巴黎男子也許

微笑著看著妳...



期待漫步的過程與其說寄望緩慢的步伐能所帶來的體驗

倒不如說是肯定那不可預期的驚奇帯給旅行的回憶更真實細膩。








今日的行程我們繞著Place Vendôme打轉,即便陽光炙熱,周圍的珠寶名品

店和扛著巨大相機的我們毫無契合之處,我們還是走得不亦樂乎。

有些西裝筆挺的巴黎男子,在豔陽下拿著報紙就站在廣場上就讀了起來,

有些人疾步向前,不知道是趕著赴約還是趕緊逃離毫無遮蔽物的大廣場呢?






我們往條小巷鑽,原先是要找尋美味的巧克力店。不做肚子可捱不到那時候,

在下個路口旁的小教堂附近,有間三明治店。許多精品店的店員都溜出來

買麵包午餐了。雖然附近的餐廳咖啡廳不少,但我們也只想輕便的吃個東西,

跟著一大群法國人排隊,亂點了些自己也念不出來的配料,和凱先生就坐在

教堂前的台階上,和一群中國來的學生解決當下的飢餓感。





Certainly, it is more than a piece of chocolate.








巧克力專賣店除了會說法文的美麗店員,還得要有會說日文的店員喔!

難怪日本也是唯一法國以外的分店據點處,還有五間呢(比巴黎多一間)!








這些誘人的藍色小包裝,真是讓人愛不釋手。

是我離開巴黎後,最想念的滋味了~



Jean-Paul Hévin是今天美食行程的重點。這位天才巧克力藝術家的作品不僅

看起來誘人、吃起來更是銷魂。好吃的巧克力一定要能挑逗人心,牽動味蕾

還不夠,要讓人從腳底到頭頂都有酥麻的感覺,這感覺或淺或深,入鼻的香氣、

到入口的滋味,可可豆的烘焙、油脂的含量、香料的運用、溫度、天候的掌控,

缺一不可。當然巧克力不只是吃豆子,還有新鮮水果、酒、堅果,更豐富的可能性

相信我,這可比到蛋糕店更讓人心煩、拿不定主意呢。



高級的巧克力店的價位當然不是那麼親切。畢竟左右鄰居可都是大有來頭的精品店面,

我選了兩三個單顆秤重的並拿了小包裝的松露巧克力。雖然很希望什麼都可以嚐一點,

但是來巴黎不看緊荷包,接下來的行程可就走不下去了。



類似的巧克力專賣店很多,巴黎也有許多所謂巧克力名人或達人之類的明星巧克力師傅。

他們會定期的舉辦發表會,每季都會有新的創作,有許多甜食評論家也會追逐這些明星大廚

的作品,定期拜訪、評論。





Jean-Paul Hévin在巴黎的其中一間店:

231, rue Saint-Honoré

Paris, 75001

01 55 35 35 96











Monday, 10 March 2008

巴黎漫步--啟程


Gare du Nord, Paris. 北車站,巴黎

從倫敦滑鐵盧車站搭乘歐洲之星至巴黎北站一直以來是英法兩國人民往來歐陸
與英國領土最便利的交通方式,不僅通關便利加上兩個車站都位都市的中心,
省去往來兩地機場的時間,對於商務人士或是遊客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在倫敦住久了,漸漸熟悉這個城市的步調與節奏,往常旅遊,總是坐著飛機飛來
飛去,有了上、下飛機、啟程、抵達的過程、步驟,像是對自己的腦子宣告:
你離開了你的城市!你到達了一個新的目的地!從機場坐車進市中心的路程,
則是一種準備,把心境、視角、乃至味蕾調適歸零,期待全新的體驗與感受。
好似要把之前的記憶洗掉,就像高級西餐廳裡主廚會在每道餐點之間送上冰涼
的檸檬碎冰,清涼爽口把前道菜的濃郁化開,鮮活味蕾,才能感受下道佳肴
不會錯過任何微妙的味道轉變。

然而,選擇搭乘歐洲之星到巴黎,卻少了那麼點準備,即便一路上旅客可以
從窗外看見法式田園風景,但老實說,與在英國鄉間綿延的草地並未有何不同,
最多的,就是那暗無天日的隧道,一進出,及置身於不同世界的感覺,非常奇幻。
而一出巴黎車站立即置身於城市中心的感覺,也有種被錯置的紛亂感。巴黎與倫敦
同時都是節奏相當快速的城市,也許沒有美國城市的現代也少了日耳曼國家的嚴謹,
優雅卻不同調,一個固執的傲慢卻又擺脫不了世俗禮節、一個不可一世的憤世嫉俗
卻又浪漫滿懷。

而再次造訪巴黎的我,再次發現自己置身在北車站的大廳,感覺有一點恍惚、一點
興奮、奇幻還有那麼一點熟悉。來往的旅客提著大大小小的箱子,在大廳相互擁抱。
我不確定這是出自於久違的擁抱、還是離別不捨的最後留戀,人們不再使用我所熟悉
的英文,而我癟腳的法文顯然也幫助不了更深的理解。於是我只能相信這一切都是
一種期待,期待前往或期待歸來。

而我的巴黎體驗,就這麼開始。



車站大廳等待的男子


往來的旅客


車站大廳另一面


車站接往地鐵站


巴黎地鐵站


地鐵站


地鐵站


Casa Olympe in Paris



Eva來回台美的機票里程數讓她獲得免費巴黎來回機票一張,

沒錯,是親愛的你沒看錯,的確是巴黎來回喔~

真是比起香港來回要誘人許多。

不過,對於我們這種連香港來回都累積不到了人來說,

只要能飛離寶島,去哪都好吧!



Eva這幾天頻頻暗示巴黎的遊記能供參考文的太少,

今日先是打迷糊仗得問起我晚上的時間都怎麼消磨,

得到我不怎麼有趣、或是有意義的答案後,立刻搬出

友情無價來要脅我動工。



這真是有點為難了,想想那年六月的巴黎離現在的生活

都已經好遠了。能寫出有趣、引人入勝的文字,我真是

一點也沒把握。



寫巴黎很難的阿!她已經如此美好的存在每個人的想像中。



我寫得乾淨、簡潔,要如何搭配巴黎電影中香頌女伶那

交纏、激昂的愛戀。我寫下瑣碎、片段,還有每個過程,

而眼前的女郎一手刁著煙,瞇著眼睛打量著我,每個吞雲吐霧

的瞬間,記錄還沒完全就煙消雲散,化在空氣中。



從何開始?



我找回之前的片段,原來當初的記錄斷在倫敦搬家那段時間。

我找回在巴黎所留下的相片記錄,我慢慢讀著當初寫的筆記,

我讀著潦草的字跡,一遍又一遍,凱先生替我整理的相片。

蒙馬特、塞納河、奧賽美術館、龐畢度........



還有,廣場前的鴿子、聖母院前面的人潮,角落邊的冰淇淋,

小雜貨店裡頭買下的甜桃,香燭店的精油蠟燭,騎腳踏車的少年,

地鐵站中相互追逐的黑人....,



還有,踏入法國的北車站的第一道陽光,我拉著行李前進,凱叫住我

回頭,我們拍下的第一張記錄的那個瞬間。



接下來,從何開始呢?





Casa Olympe, Paris



48 rue St-Georges, 9th





這間由女主廚Dominique Versini (aka Olympe) 所主持的小巧餐館,

離我們當晚住的旅館不遠,對於第一天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選擇

離住的地方較近的餐館相比之下是輕鬆愉快許多。晚餐後,還可以在附近

的巷弄中漫步回旅館,這樣悠閒的情調可不是每次旅行都有。雖然,出發前

我總是會印出、寫下許多餐廳、小酒館等資料,但是我總是儘量避免為了要吃

某一間餐廳而大老遠的離開計畫的行程,專程去吃的誘因一定要夠強烈,

也許是評價如有錢可揮霍的米其淋星星,或是季節特色或當地特產的餐點,

如松露(當然這因地而有所不同),再不然就得等到景點全都走光了,沒地方去了,

那,就去吃飯吧!



雖然我告誡自己要避免,不過我的旅行,總還是纏繞著這些美食在打轉著。

連我都不記得,但是卻深深懷疑,那天晚上旅館選在拉丁區不遠的地方

應該就是為了這些經濟卻又精美的小酒館吧!



在巴黎即便不愁沒地方可吃飯,但是吃到over-priced的餐點卻時有所聞,

雖然定價過高的標準見仁見智,但是花了大把銀兩又吃不到好吃的餐點,

真是旅行最掃興的一件事了。在巴黎這般大城市,更容易發生這種狀況,

畢竟觀光客的生意太好賺了,在難吃的食物都還是有人願意消費。

熱鬧的景點附近的餐廳生意特別好,卻也最容易吃到品質良莠不齊,

差強人意的食物。這間Casa Olympe則是在St. Georges巷弄中的一間小餐館。





這樣規模的小餐館,很接近我心中的法式用餐經驗。

桌子擠得很,側身都還嫌窄呢,一轉頭很容易就與其他用餐的客人

四目相接,躲也躲不掉。帶出門的大包包還得費力的藏在桌子下面。

不過,這一切都不影響餐廳的各項水準。我們還是會被服務周到的

服務生問候,就算外場只有兩位男服務生要應付滿桌的情況,

桌面上洗得雪白的桌巾、擦得閃亮的刀叉與酒杯都顯得朝氣滿滿。



當然,還有平易近人的帳單。









當天晚上我們點了langoustine soup和calf's tongue。

Langoustine是在歐洲大西洋產的小龍蝦。肉質比一般龍蝦(lobster)

還有細緻、優雅。我在英國的市集買來煮過,就愛上了。這小龍蝦

身價可比大龍蝦嚇人,不需要太複雜的料理方式,就可以吃出食材美味之處。

我選得小龍蝦加了許多香料一起熬煮,我猜想龍蝦頭與殼都被丟進去一起

熬煮了,所以蝦湯很濃郁,有一點接近南法魚湯的料理方式。特別的地方是

湯的中間放了一顆口感接近蒸蛋般綿密的蛋,蛋和湯同時入口,滑順又濃郁的

味道,比起吃蟹膏、蝦膏真是有過之而不及。







另外一道前菜是燉小牛舌。這道菜加了帶有八角味道的Fennel茴香。

舌頭燉得爛配上處理過偏酸得茴香,很是順口。原本預期會是濃郁的

料理,卻異常清爽,拿來當前菜很是剛好。







我們的兩道主菜分別是紅目鰱與鴨胸。

稍微煎過得紅目鰱配上番茄底的醬汁,很輕柔的一道菜。

也許比不上鴨胸帶給人華麗、豐厚的感覺,卻很適合六月

悶熱的巴黎。





鴨胸的處理方式沒有什麼特別,不過好吃的鴨胸真的不需要過份的處理。

鮮嫩多汁、粉紅色的肉質中間還帶點血,工夫火候真的吃了好感動。

我特別喜歡鴨胸旁邊的小穀子,有些松子、含有雜糧的穀類,Q軟的嚼勁,

配上鴨胸的醬汁,讓人一口接一口。





套餐的甜點也很不錯,自製手工的rasberry sorbet還有熱過的櫻桃,

剛好緩和主餐的油膩與厚重。唯一可惜的地方是餐廳的調味有點重,

加上酒單不夠豐富,能選擇不是很多。



不過一個簡單的晚餐,實在不需要要求太多。



至少我身邊看來都是輕鬆赴宴的朋友,好吃的料理,沒有壓力的一杯酒,

不正是解脫一天疲憊的最好方式嗎?






















Sunday, 9 March 2008

八搶三



在上海工作的Anita和小世先生來台中看球賽,

於是很久不見的好朋友,終於可以見面聊聊天嚕!



中德大戰在很遠的洲際棒球場開打。

沒想到來看球賽的人還真是多,找停車位就找好久喔!

第一次看球賽的我覺得一切都很新鮮。

跟著Anita買了加油棒以後,整場就很亢奮的在敲打

跟吹喇叭。辛苦了坐在我兩旁陪看的先生。



大部分的時候勉強了解球賽的進行,遇到比較複雜的情況

﹝複雜的情況泛指投球與揮棒之外的一切狀況﹞兩位先生

也非常有耐心的講解規則與狀況,因此不至於發生找不到

球飛到哪邊的窘境。



反正能賣力的敲打跟吹喇叭我就很開心了!



只不過本來抱持著輕鬆愉快的心情要來體驗球賽臨場感的我們

真是沒料到打德國還真是不容易阿!

這個部份相信大家新聞轉播都大致瞭解了!

我想中華隊應該也沒有想到這個部份吧!



好險最後有守住阿~

不然Anita的德國香腸都白吃了~





跟朋友一起看球賽真的很好玩~

不過我相信是小世先生的位子選得好!

B區的位子真是清楚阿~

打者的翹屁屁都看的很清楚呢~



感謝大老遠宜蘭來的俊逸陪我一起吶喊阿~

雖然球賽結束立刻就呈現彌留狀態~還得一路從台中

趕回宜蘭~沒有你的解說,我想我可能連球飛到哪去

都不知道嚕~



多謝多謝~

等跟Anita要到相片再跟大家分享吧~





PS. Anita帶來在英國就很想買的絲圍巾,不過送禮人說

不確定是不是真貨。沒關係沒關係,收禮人很開心喔!




















Sunday, 2 March 2008

重返巴黎



預定英國時間晚上10點25分到Waterloo滑鐵盧車站的EuroStar,
在列車駛進隧道之前故障停留長達二十多分之久,一折騰回到家中
也要十一點半了。給母親撥了個電話報平安,順道閒聊家裡的大小事。
洗澡之前,再把旅行的雜物與房間稍稍整理一番。每次旅行總是大大的
消耗精神與力氣。


這一趟巴黎旅遊再度感受她的美麗,不過不知道是否在歐洲大城(倫敦)待上
一陣子了,又或許是巴黎對於我們並非全然的陌生,總覺得這次再進入這個城市,
有種熟悉的又懷念的感覺。這樣的心態與接近鄉愁的情懷對於旅行者似乎起了莫大
的反應,當我們行走在城市之中,即便我們依舊揹著遊客的包袱,紀念旅程的工具
--相機仍然不離手,停格在蒙馬特的笑容在半調子畫家的逗弄之下少了點侷促的靦腆
在聖心堂前的石階,我們卻手牽著手望著眼前的巴黎鬆了一口氣的開懷了笑。



離開巴黎後我問你:此行有什麼遺憾嗎?


你很認真的想了想,握著我的手說沒有。




接下來會非常忙碌,寫不完的作業、報告與考試,還得準備期末考。跟著一起來的
還有把屋子整理好,等著交屋給新房客,然後等著搬到新家,再費心思整理與佈置。
一切的一切都把自己塞的滿滿的,不過突然覺得這樣的狀況下似乎更能抓的住生活
的腳步。感謝這一陣子關心我們的朋友,我們會好好照顧對方的,還有積欠的旅遊
報導會慢慢補完,希望大家有事沒事多多光臨。